總護果毅法師一開始,就讓我們玩過關斬將的遊戲。
六根接觸六塵,第一關
喜歡討厭,第二關
情緒想法,第三關
文 / 吳演茂
福慧自在
念念都在修四念處, 思惟五蘊,思維四諦十二因緣, 每天都在佛法上面修習, 修習的功夫深了, 所成就的就是正念,正定,正慧。
法師說早上看大家來報到,就像來上學。 上學要做什麼? 要學認識自己。 我是誰?
修心,煉心,要先知道心是什麼。
心,是剎那剎那變動的念頭。
在過程中學會:
認識自我,肯定(接受)自我, 成長自我, 消融自我。
消融自我,是消融強烈的自我中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瞭解當下的因緣和大環境,能夠接受它,覺知受做微調,然後不帶情緒,沒有自我中心的,配合當下的因緣和大環境,揀選思量,做出適當的選擇。從習氣,慣性之中解脫出來。
實際操作的過程, 以身念處為中心。
四念處, 身受心法。
六入,是六種動物(六根),用身念處這個木栓綁在一起。
散亂心重的時候,回到身體的觀照。
腳板接觸地面的感覺,重,冷。
腳趾摳摳地面。
數息的時候,數字不要拉長,輕輕的放上一個數字就可以。
妄念比較少的時候, 觀照全身。
這個就是。
觀全身, 海上泡,通風的大房子裡面,當下的覺受就是。
牧羊人,整體觀
過程之中一直的重複,很容易不耐煩,需要的是耐心,毅力,才能深化,生活化。
七天之中, 法師開演了,華嚴六相總別同異成壞。大家在體驗慚愧懺悔感恩之後, 發願服務人群貢獻社會。
越是不安的年代, 更是需要分享平安和祝福, 也就是我們修福修慧的好時機。 參加都市禪修營,以四安,上學調整觀念,安心,安身, 斷煩惱, 助人離苦得樂;回家運用方法,安家,安業,修慈悲心,利益眾生,來待人處世,便能福慧自在(法鼓山2023年度主題)。
老實承受
每天上午報到進到大殿之後, 法師讓大家在大殿經行。 體驗腳板接觸地面的感覺,體驗身體的感覺。 腳步忽快忽慢, 除了練身以外,更重要的是練心。 如果大家腳步都慢, 還是堅持用自己的速度快跑,那就要遇到不少障礙,吃些苦頭了。 大家漸漸的順著身體的節奏踏出每一步,活在踏出的每一個腳步下。 每一步都是佛。
順著這個規律和諧的節奏, 坐下來體驗呼吸。心是很容易漂浮的,就像用扇子要捕捉羽毛,把羽毛帶進屋裡一樣。放鬆身心,認定方法,不計成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都要忍。
我很快就進入了妄念和無記之中,永無止盡循環的輪迴…
心的運作太快,只有從外境,才能看到心。 外境只是內心的投影。 分別有情無情的, 並不在外境,而是透過外境而覺知的心,回頭來看自己。把觀外在的愛取有,轉向觀內在的受想行識。
三天過去了, 我起了瞋心, 拿起筆寫了紙條遞給助理監香,
請香板。
我的出坡工作,是在用藥石的時候掃廁所。
小便斗有紅外線掃描,和壓力偵測裝置。
紅外線掃描,是第一關,觸。
壓力偵測,是第二關,受。
我的情緒想法,意識, 無明, 是第三關。
要像小便斗一樣,紅外線掃描察覺到別人要對自己噴尿,先少量預防性沖水, 然後壓力偵測裝置默默的承受壓力,體驗感知壓力。當別人釋放乾淨離開了, 再像祈願觀音殿背後瀑布一樣的涓涓流水,把自己沖洗乾淨,回復原來的明亮潔淨。有時候別人不經意地噴濺到自己能處理的範圍之外, 就只能等待時機, 找人來擦拭乾淨,和拖地板協助善後。
看到馬桶噴濺的糞水痕跡,就知道今天有同學便秘或拉肚子了。
在坐式馬桶上的痕跡, 是堅硬的物體快速掉落造成的。蹲式馬桶上的痕跡,則是散射的水花噴濺而成。 我用同理心,拂拭去除了這些苦痛的痕跡。馬桶的表面,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恢復一塵不染,光亮無比的本來面目。
最難的是擦拭鏡子。
先用乾的抹布,噴上一些酒精,擦掉所有灰塵,污垢和其他可能會留在鏡面上的東西。再用一點肥皂水噴在鏡面上,然後用超細的抹布, 從鏡子的最上方開始,由左而右,由上而下,反覆的擦拭。 身體再從蹲站轉頭不同的角度,開燈關燈,利用光的散射,來觀察抹布留在鏡子上的擦痕。老實承受,與緣合一而忘己,慢慢修習寶鏡三昧。
智慧行
受想行識五蘊,是由物質的身體與精神的意識所組成。以五蘊為基礎, 加入六根向外緣取的動作,就建構出一個我和世界的認識。 我是內境,世界是外境,與五蘊相對的, 執著緣取的對境就是十二因緣中的愛取有。 五蘊就像房子,位子一樣是用住的。等用智慧看破那房子是虛假不實的, 才能根本放棄住的念頭。
由色法啟動受法,而受法一起動的時候,就結構了法,人的見聞覺知功能是受。色的存在,色對受, 有受的時候,把這個受的答案成立進來,就是法。這個法不肯丟,就是法執。法執的存在,一定有一個存在創造這個法的一個人。就是我。 所以我有法執,一定有我執。我不會去強調我個別的存在, 可是我看色法的所有一切, 分別的能力, 別相的能力都很明白。很輕微的不會去分別它, 細項的我法執。破人無我也就是我這個色蘊,因緣所生法。 我的執著少了,想要取得畢竟想要的解脫境界放不下。
受,是領納,接觸點。 受產生喜歡不喜歡,討厭不討厭,不喜歡也不討厭三種型態。結構出愛恨情仇的想法和情緒。 現前的因緣接受它,四它,才能自由自在。生命切割了很多要跟不要的, 生命就不自由了。受就是要清淨受,平等納受。 色就是看到因緣法的變異而接受,沒有主觀意識,這就是直觀。
把色的解讀放到心裡, 就是色塵。非想滅空,想性即空。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時候,用覺性在這個每個當下去智慧觀照,智慧行就圓滿。
擺脫心中靈魂的質問
中午的餐桌上,出現了水果奶酪。 好久沒有吃到奶酪了! 因為一般的奶酪,都有動物性的吉利丁。 我貪心的多舀了一湯匙。粉滿足!
午後踏著雨後地上的積水,腳趾和涼鞋摩擦的時候, 產生蛙鳴的聲音。腳跟落在地上的聲音,就像規律的鼓聲,天鼓和蛙鳴互相唱和。 最後一圈走在水月池畔,水中倒懸行走的人影,是心中充滿人間烽煙嗎? 人世之間的不協調,都因為一句話,一個小動作,在家庭,職場,社會,國家之間會引發戰爭,差別只是動手的大小的而已。 倒懸的人影,就像幻夢一樣, 在罪與罰的拷問之中能不能再次安然脫逃? 即使逃過了人事糾紛的追捕,又能不能擺脫心中靈魂的質問?
順著經行的流暢持續, 坐香漸漸的平穩安定。 突然聞到嬰兒大便的味道,好像是從自己身體內部發出來的。 這個時候一隻白雄鴿在大殿的屋頂上,從喉嚨裡面拐彎抹角地發出: 嗚- 嗚- 無- 無- 無- 深沈幽遠的鳴叫聲,好像是在念無字話頭,說著: 來吧!來吧!我們談一談!
我一開始以為, 佛菩薩帶我體驗沸屎地獄。白鴿的鳴叫聲, 加強了陰森淒涼的感覺。 我怎麼會體驗沸屎地獄呢? 是因為我受持八關戒齋不清淨? 還是我用不乾淨的心去看別人,用齷齪染污的心,去對人對事?
什麼是無? 用扇子抓羽毛
什麼是無? 光頭
什麼是無? 佛
什麼是無? F (呼吸吐氣的時候, 在鼻端無聲的摩擦音)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 我趕緊申請小參。
我問了意根接觸法塵的接觸點,到底實際上怎麼操作。
小參 果興法師慈悲地說:
你太緊張了,沒有放鬆,腦子裡想太多東西了!
只是腰和胃腸的問題。
法師調整蒲團,讓我的腰部擺正,手掌下面墊上毛巾, 讓肩膀放鬆,重新細調七支坐法。
請香板, 香板輕輕的落到了腰和屁股。
你的身體氣脈逐漸地通暢了,可以逐步放下念佛數數。目前念阿彌陀佛,不數數字。手結彌陀定印, 可是兩隻拇指分開,拇指和食指接觸, 這樣就可以鬆掉, 讓全身擴展,出去體驗法界。
請香板, 香板輕輕的落到了腰和屁股。
意根和意塵的接觸點,念佛,佛號就是法塵。 法界定印,是在統一心後,入深定用的。彌陀印沒有辦法入深定,可是很適合想太多, 容易控制呼吸的人。思慮更多的時候, 就把彌陀印的右手放掉,可是不能一直用,會呆呆的。 妄想少了,要回到標準的彌陀印,到了統一心的時後,要結法界定印,放下前念和後念,才能進入圓融無礙法界。 扣著住兩根大拇指,是接通交流電。 彌陀印,是直流電。
佛非心,佛非色;佛既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
大死一番,再活現成
座位前方的一位同學,突然臉色蒼白,直冒冷汗,雙手抱著胸口,露出痛苦的表情。 我在助理監香和監香法師的引導下,離開大殿評估他的情況。一開始摸不到手腕的脈搏,可是他意識清楚, 脈搏逐漸的恢復微弱的跳動, 只是心律不整。 應該是心因性引起的急性胸痛。 我建議他必須立刻到急診, 必要的話,在3小時內接受心導管的評估。 我摸著他的脈搏,說他的血壓大概只有70-80。他說他已經從智能手錶上,知道了自己血壓確實不高,而且這個癥狀不是第一次發作。 他一直拒絕離開大殿, 似乎抱著必死的決心。 這不是自殺嗎?
在體驗了腿痛腰痛,和慚愧懺悔的錐心之痛之後,在禪修營渡假,什麼都不用做,那活著要幹什麼?這樣就會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自殺,是那種我不想待在這裡超過一秒鐘的念頭。也有人因為受不了腿痛,提早離開了禪修營。
大死一番,再活現成,其實是消融自我,是消融強烈的自我中心,並不是身體的死亡。 有的人需要自己體驗從極度苦難悲痛之中, 改過向上, 才能大死一番。 有的人看到別人受苦,自己也能感同身受, 也能大死一番。如果不用身體的死亡做依據, 人的一生當中, 總是要面臨無數次的死亡和重生的體驗。 把握當下的生活態度, 其實就已經決定了 人生的幸福和悲哀了。 佛法不是完全苦, 還有樂受,禪定樂。
轉識成智
總護法師說, 這次禪修營晚上回家不掛單的目的,是要大家體驗禪的生活化和深化。
生活化,就是像中午吃的乳酪,法乳經過時間的醞釀,功夫成片。
深化,深觀因緣法,就像大殿外面的水月池,靜止的流水。
當自己有不舒服錯誤的念頭的時候,
指認妄想
如理作意
我想錯了, 緣起是性空的,緣滅自在。
正觀實相
色法,因緣,所有的一切,實相非相, 畢竟空相。
靜靜地去體會它, 起而覺, 起而行,也就是圓滿。 圓滿是從正觀實相起而行, 覺行圓滿。
如果是造作的,就是基於妄想, 就是要做一點什麼,來滿足我的妄想,或者是消除我的恐懼, 這個時候就是造作的行,就是業。
人生就是在玩這個遊戲
覺而行,就沒有落入識,就是菩薩道,自利利他,就是自覺。
六根對六塵,接觸的時候就有受。 受裡面,就有一種東西的存在,苦樂不苦不樂,就是有識。
和人相處就只有人跟事。 先不要討厭人,也不要討厭事。他的對象只是物質。別人的行,來影響自己的受。先把這識抽拔出來,抽拔那個識裡面雜染的味道,這個識存在的時候不要妄動,把心收回來, 因為任何的妄動跟情緒反應, 只會成就行, 那只是沒有意義的對衝。 回歸到自己心裡的家, 先把情緒放掉。 我放空, 我只是在保護我自己的意識,不要妄動,把情緒抽掉,不可以主觀。真心地說實相,據實以說,不用有壓力,就是轉識成智。
走到哪裡,方法就到哪裡
放逐流浪,是一種心的狀態。出國旅行,不是看雄偉瑰麗的自然風光,讓自己放空;不然就是看廟和教堂,藉由宗教信仰這種認知的狀態或行動,去認識超自然的事物,讓內心堅定有力量。海島渡假村休閒,是一種人工造出來的美好假象,終究要面對自己的問題。 來禪修營渡假, 就像旅行落腳在一個景點一樣,如果心態上用放空的角度來觀察,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樣貌會跑進心裡,讓周遭整個環境瞬間美麗起來, 這個時候,一陣微風,一片落葉,心裡中那個衝擊點, 感受就會很深刻。 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流動, 而是大家一起營造出那一刻,就可以體會人生。物外之趣,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有受的時候,自我意識就成立了。隨觸成就了意識的受,隨觸能分別,能了別而不動意識。這個時候,單純的停留在身受,也就是六根對六塵外面的分別能力。身受就是覺性的使用。受之後的解讀, 把主觀意識推向去接受,變成心受,接觸之後就去執取,根塵就成立了一個境。捨識用根,就不會痛苦。
生命就是透過體驗,去調整到剛剛好, 身心在最適當的穩定狀態,讓整個運作順暢。在色和受當中微調。 色是存在於因緣法當中。緣起是一個時間點,因緣法有時間和空間的條件,在這裡面知道它是性空,而能夠接受它, 就是因為受做微調。
我很快地在前兩關失守,跑到第三關情緒想法。這個時候只能如理作意,解析色和意識之間的兩個交互關係。
四念處也只觀身受心法,如果真要將個人的身心現狀的名色完全觀察, 明白的去觀各種心所, 觀到名色本相,知道因緣,不久就能因為無常故苦,苦故無身心我, 而見到三法印。
果毅法師放下了時鐘。
就這麼簡單!
走到哪裡,方法就到哪裡。
大地的微笑,就是佛陀的微笑
我想起了師父的傳記電影。 師父搬書一直換房間,那是師公要除去師父的見惑。
瞋心,是一種優越感,名聞利養,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風,都是為了一個位子的貪愛。
思惑和見惑,合稱煩惱障。
師父開示: 放下外在環境,內在身心世界。放下他講的話,包括 這次禪七所有法師講的話。
到統一心的時候,放下前念和後念,才能進入圓融無礙法界。
禪修公園裡,佛位於正中,在菩提樹旁結跏趺坐,結降魔觸地印,形態高大堅定,在一切煩惱群魔之中堅如磐石。最後一天下午自由香, 我在陽光下佛前的石板上入座,隨著規律順暢的呼吸,用心聆聽大地的聲音。清脆嘹亮,悠揚和雅的鳥鳴聲,微風撥動菩提樹葉,隨著進行的樂句, 緩緩抹去內心世界的情感,進入一個內心寂靜的世界。菩提樹葉發出一波波梵音海潮音,我聽得入神。突然響起一陣海螺音,讓風聲融入了整個世界。
在農禪寺,竟然可以聽到大海的聲音!
水月池畔,現實的世界和隱性世界中水中倒懸行走的人影,接觸點就是涵養萬物,靜慮安謐的大地! 大地的微笑,也就是佛陀的微笑。
一塵不染
總護法師是女人做的。
女人如水,靈性如水。水的智慧,就是柔順忍,不拘束,不呆板。 因機而動, 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所以有無限生機。這應該叫女人三昧。
這時候才了解師父為什麼說:
信心,就是知道自己需要一直修行。
過程是忍辱,精進。 用慚愧感恩去平衡心的浮動,出離心去轉化,菩提心去導航
用一條繩子,把六種不同習性的動物──狗、野狐、獼猴、鱷魚、蚖蛇、飛鳥,統統綑綁在一處木頭柱上。抵抗久了,就會哇逐漸馴服。堅固的柱子,來綁住人的六根,當逐漸內化,身念處, 就內化到這根柱子裡面。
六根是鏡子, 六塵是被鏡子所造的影像, 六識是判別鏡子裡面所造影像的人。 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和誘惑, 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脫。 解脫了的六根, 就是清淨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線了。 這時候的六根,雖然與六塵打交道 但已經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污染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淨。六根清淨,是我們的生理功能,不再隨著外境的幻相而轉, 這叫一塵不染。
無情說法
受蘊,想蘊,行蘊,是業力轉化的關鍵。當心不住於心理現象,生理現象,環境現象,整體覺知心內外的一切活動,讓心存在而不憂慮不懸念不支配, 就是放捨諸相。
聖嚴師父根據六祖壇經坐禪品, 把心不著境,分成三種層次。
剛剛開始禪修的人 容易被妄想紛飛或腿痛糾纏, 如果不著於虛妄境, 就能從散亂不合的身心得到解脫。
當修行漸漸平順 ,可能生起喜悅和輕安的舒適感,必須放下滿意的感受與覺受,染淨都不執著,就進入止觀或默照。
如如不動,並不是住於禪定的身不動,心不動, 而是對境不起情緒分別, 也就是即定即慧的菩提涅槃。
萬象有情無情可以導出我,但我這有情卻無法導出萬象,所以得先捨棄我這身心五蘊,才會回到萬象,聽到無情說法。
總護法師提到了藝術家楊英風, 在甄選法鼓山山徽的故事。行住坐臥之間,沒有雜思亂想,整個人就安安靜靜的,身心領受平等安和。真的氣是意,意氣就是觀想, 也就是第六意識的妙觀察智。 於心無事,於事無心。 惠子眼中沒有用的瓠瓜,成了莊子心中逍遙自在的泛舟良材。這就是莊子的智量,見地,境用。
莊子的逍遙遊裡面, 北海的鯤魚變成大鵬鳥, 出神入化, 開始向南飛, 回歸到無何有之鄉。 應該是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同一個道理。 只有真正無何有, 無所住,了無一物可得的時候, 才能真正得到逍遙解脫。真正的逍遙, 應該是要融入法身,當下了悟的心境。大死一番,再活現成。一般人容易患得患失,不容易放下自我。要能絕處逢生,脫胎換骨,從鯤魚自我導航,逆流而上, 穿透迷惑和煩惱,轉化神化成簡單靜默開闊的大鵬鳥,以願導行,逍遙悠遊法界,回到本來面目,是需要有過人的決心,忍辱,行動,勇氣和毅力的。
有流動,才有生機
為什麼這群禪眾像小孩子一樣,都不吃青菜?
大寮的主廚菩薩, 在大堂分享的時候, 要求小參。
大寮的義工,也是請了一個禮拜的假,他們只能吃禪眾的剩飯剩菜。所有豐盛的料理,剩下的只有青菜。剩下的青菜,都沒有菜葉只有梗。剩下的湯都沒有料。
一記香板,重重的落在禪眾的心上。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咬得菜根香,則百事可為。主廚菩薩下了一記香板, 是隱喻大家不能隨遇而安,腳踏實地,老實修行嗎?
向佛菩薩告假之前, 總護法師像普賢菩薩一樣,殷切的叮嚀:走入日常生活中,腳踏實地,老實修行,慎勿放逸,不要浪費了這幾天在這裡練出來的功夫。
這個社會,就是因為有流動,才有生機。
6月天在大太陽下割稻,我講了可是你體驗得到嗎? 只有實際親自體驗, 才會了解其中的甘苦。
不要以利益為中心就好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