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

【台灣文學研究報導】學者與作家的對視(二)

Date:

 

為台灣文學推廣詹明儒小說(1)/錢鴻鈞

詹明儒的文學觀

最近才知道,我跟詹老師的文學觀,竟然有那麼大的差異。比方說,我認為已經是常識、普世的觀念,小說表現應該是以心理分析為重,如法國的文學傳統,波法利夫人、紅與黑所建立起來的概念;更不要說受到佛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更深化到潛意識的心理層面。
可是,一下子就被詹老師所否定了。除此之外,我認為每個小說家都應該會有自傳性的小說出現,然後小說中都會表現出作者所投射的影子,小說的主人翁往往跟作者有某種聯繫。我又被否定了。因此,像我這種喜歡從作者的生平、隨筆文字來研究小說的,想探討詹老師文學是相當困難的。
另外,性的描寫或探討,一樣被否定了。前者,詹老師說他已經七十歲了,時間有限,才不要花費力氣在性的議題上,儘管那能夠賣錢、吸引讀者注意。後者跟心理分析類似,也不是他想要深入的。
從詹老師的系列著作,他已經沉浸在所謂的大河小說,將台灣的歷史作為背景,放進台灣各個族群,特別是表現同情平埔族、原住民受壓迫的歷史與命運,試圖突破過去歷史小說在主題、題材上的限制,而開拓台灣人未來的幸福理想,這才是詹老師認為應該要走的路。
沒想到,詹老師連愛情這個情節,也是不以為然的。他以他的經驗看到男女之間有太多現實上的考量,隨時可以換對象,哪有什麼海枯石爛呢?
在文字的表現上,個人是受到海明威的影響,認為應該是簡明清晰,類似記者報導的文體。可是,詹老師標榜的創作藝術,竟然是形容堆疊,並加以排列整齊的鋪陳;並且不容易找到核心人物,也就是他的內心轉變、衝突與探討,來作為故事發展的敘事線。
那,我為何不斷的靠近詹老師與他的文學呢?其實,我是先認識他的為人處事、家人相處,還有從他的言談與隨筆來認識他的思想,也藉此來理解他的作品的。

分享鳶山誌雙連作題旨

詹明儒(左)、錢鴻鈞研討會場前合照

先說,我是在2017年10月,真理大學主辦的「第21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吳晟文學研討會暨頒獎典禮」,看到一位來賓簽名,他彎著腰,身材略矮,土氣、親切、和藹,名字是詹明儒。那不是幾年前以《番仔挖的故事》,獲得台灣文學百萬小說獎的作家嗎?於是上前致意,交談,合照。
上述印象,留在我腦海中,加上他2018年3月又以剛出版的《西螺溪協奏曲》,再獲巫永福文學獎這個大獎,我不禁再次的佩服他了。於是由上述初識,我進而在2019年7月3日,有興趣的前往三峽拜訪他。那次拜訪,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他們夫妻,有一股中南部鄉村的樸素、熱情,這就讓我更有感了。
這一天,我們爬白雞山、逛老街、祖師廟、爬鳶山。沿途,詹老師告訴我三峽的人文、地理、歷史,特別談到之前漢人、平埔、泰雅的衝突磨合,後來清日馬關條約的割讓台灣,三峽人此起彼落的抗日戰役。原來,這些故事,就是後來他完成《鳶山誌》雙連作的內容啊!

踏查三峽行修宮

兩部《鳶山誌》連作,尤其在漢人、泰雅族的抗日戰役裡,詹明儒認為即便烈士慷慨赴義是值得歌頌的,但順民苟且偷生的「非反抗性」屈辱,更是值得書寫的。沒有他們延續命脈,大家都死光了,三峽人甚至台灣人,如何將「反抗精神」發揚光大?
而烈士、順民之間,個人價值如何取捨?他則主張,那就各本天命,各本性情,盡其在我的為所當為了。

從為人處事到書寫投射

這七年中,我漸漸的接近詹老師,知道了他的家庭情況,以及他抱持的處事態度與作法。詹老師排行老五卻攬下貧苦家族的重擔,這使得他等於是要放棄談戀愛的資格。他選擇了有一技之長的台西桃作「牽手」,共同克服生命的逆境與沉重;事實證明,他們的搭配是先義後情,而恩愛美滿的。
台西桃寬容、堅忍,賢慧相夫教子,同時支持、推崇詹老師的創作。她那台西「海口人」的爽朗、親切笑聲,每次作客都帶給我許多鼓舞作用。而那支持、推崇,諒必就是詹老師最大的創作動力來源吧?

踏查三峽白雞山

這種情義組合,也就告訴了我,詹老師在文學創作當中,內涵上所表現的主題,跟我上述所言,彼此文學觀的大不相同。不寫情慾、不寫情色、不寫自己背景,而將之擴大為族群、家國,甚至擴大為整體人類命運、理想的文學要義。
如此呈現文學之外,私誼方面,回想當年我在社會上被攻擊時,他也是義不容辭支持我,且不怕被牽連,被邊緣化的。他確實有一種霸氣,正義感,並非口頭說說而已;更是並非表面上,那樣子和藹、謙卑而軟弱的。他是充滿自信的,這種自信表現在文學觀上,那是誰都無法影響的;且在創作上,技巧的翻新、主題的創新,也是屢屢展現魄力,顯出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強大信心的。
性情溫極而剛,落實到創作當中,形成一種有堅持,更有包容的內涵;從人性同心圓,擴至周邊外交圓的多核心、多向量的書寫,除了彰顯個人、族群、家國的價值之外,更納入民間習俗、宗教信仰的多元尊重的包涵性。
我在2017年就聽到詹老師要寫《大島記:渾沌台灣》,感到很疑惑,有點擔心他的能力,一萬年前的史前時代,這種小說要怎麼下筆呢?更奇怪的是,其後幾年,他居然不惜暫停該超高難度的書寫,中途插入《望鄉:落葉不歸根》這部詩人岩上生前託付的心願,以他大哥台籍國軍參與國共內戰為背景的小說。那又是怎樣的一種義氣呢?原來是,岩上健康出問題了,必須趕緊進行之故。

望鄉:落葉不歸根

全文刊登於《人間魚詩生活誌》第十八期。未完,請待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