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本世紀藝術家披荊斬棘 開闢...

本世紀藝術家披荊斬棘 開闢功成業就之路

Date: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

拍賣行董座說:21世紀的藝術工作者,必須在世時就功成名就,作品能在市場上銷售、流通,否則前功盡棄,無法像上個世紀初期的梵谷、莫迪尼亞尼等藝術家一樣,死後才聲名大噪,遺作在拍賣場上天價成交。一個邁向成功之路的藝術家,除了本身具備優異的繪畫技巧、獨特的風格之外,還要有強而有力的經紀人,正規經營有品牌的畫廊,能安排在公立美術館展覽,以及青睞作品的收藏家,更重要的,有專業的藝術評論家在媒體上幫襯,客觀地闡述、分析、解釋和判斷作品特質,贏得藝術界滿堂喝采與認可。

優質之藝術家要具備嫻熟的繪畫技巧、獨特的風格。(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西北雨》
優質之藝術家要具備嫻熟的繪畫技巧、獨特的風格。(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西北雨》)

奮鬥不懈的畫家不單只會再現眼前的事物。美學造詣豐碩的創作者,無論面對什麼情況、套路或所使用的媒材,都要曉得如何完成一幅心曠神怡的繪畫;當然,這通常需要經過多年的嘗試和履行,包括突出的藝術風采之養成。畫家須具嫻熟的創作技巧,領悟美術技能和知識,徹底注重細節,全心工作的態度,運用邏輯和推理執行清晰思考的本事,以及發揮主動性的資質等。

收藏家黃世國說,繪畫本是一種具有挑戰性和高回報率的藝術形式,畫家苦心磨練在逆境中成長,若想遇到欣賞自己才華的收藏家,那簡直像大海撈針一般,無可奈何,只好過得如同苦行僧的生活。勤快的畫家處心積慮地辦個展覽,開幕式到展館捧場的幾乎都是親朋好友或學生群,頂多一次性賣個交情在作品貼上紅點,博個好彩頭,有些畫家為了讓面子好看,自己貼上已售出的標籤,昭示被某某藏家典藏。

事實上,真正的收藏家購買藝術品是為了滿足個人品味或作為財務規劃的投資。他們效法藝術史家和藝評家,擁有鑑賞能力來研究和理解藝術之題材與運動。如果主要的目標是將收藏藝術品作為投資理財,就更需要廣泛的商業智識來進行探索、深究藝術品價值相關的市場趨勢,並且建立系統編類來嚴選作品,構成有意義的收藏。

藏家購買藝術品是為了滿足個人品味或是投資理財。(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別岸》)
藏家購買藝術品是為了滿足個人品味或是投資理財。(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別岸》)

黃世國表示,很多人羨慕私人畫廊的經營者,擁有一間舒適而寬敞的空間,展示著雅俗共賞的藝術品,卻不知負責人在運營畫廊所投資的管銷費用相當龐大,需兼備管理組織和行銷的本領,賣力支撐和維持畫廊的資產;其任務在提高畫廊對社會和藝術商業模式的影響,所以,不斷地充實營銷技巧來促進交易,推廣藝術品收藏的意義。

藝評家羅二松說,作品被畫廊老闆相中的畫家,前途必然是一片光明,畫廊替畫家舉辦展覽,引薦藏家收購藝術品,收藏家藉場合與專業人士互動請益,從而精挑細選滿意的作品,良性循環之下皆大歡喜。收藏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不但購買藝術品,還小心翼翼保存和維護,私下邀約同好交流分享,也會借給美術館供公眾參觀,拓展畫家的聲望。

職業畫家之路確實複雜且不好走。(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北門黃昏》)
職業畫家之路確實複雜且不好走。(水彩畫家施來福作品《北門黃昏》)

羅二松指出,成為專業畫家的途徑不勝枚舉,職業的道路確實是有點複雜且不好走,每個創作者都是絕無僅有的硬頸,竭盡所能表達藝術的神采,期望吸引觀眾、建立個人的能見度。然而,萬不可因作品賣不出去,工作室裡堆積如山,就沮喪想要放棄畫畫,應該鑽研擅長的領域,或許是主題、媒材或風格之類,加倍努力朝正確方向前進,以發覺功成名遂的軌跡。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