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永定
很多年前,有一群朋友在閒聊當中,提到去旅行的構想,大家都舉手贊成,然後討論旅遊地點,經過一番七嘴八舌之後選了很多地方,由於所提的地點,成員各有喜好,一直遲遲無法取得共識,記憶中,這一場旅遊夢就不了了之 , 構想也束之高閣。至今,這群朋友都並未曾成行。
這一段記憶,筆者感觸很深,很多人在大眾面前,或許礙於顏面,隨興附和,等到要真正落實執行時,卻又開始各持己見。
現代社會原本就有多元聲音,又各有其個性與嗜好,誰也不願意放下自己,而成全大家去完成一次共同目標,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船過水無痕,就連一次的旅行都告無疾而終。
最近一位朋友買了新車,說想去尬一下,邀幾位死黨同行,問我們去某個地點好嗎?我們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一路上除了尬新車性能之外,也聊了很多心事,話題還聊到職場上老闆的兄弟爭奪遺產反目,手足之情已蕩然無存,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停下腳步 人間處處都是美景
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無法再改變,未來則取決於現在,我們真正能做的,就只有把握現在、活在此時此刻,讓生活更美好豐富。
很多人常常會往國外跑,感受異國風情,開濶視野; 有的人則環島旅行,流連於山陬水涯,留下美好的回憶。不管如何,只要我們能放下心情,停下腳步,人間處處都是美景。
筆者常想,錢真的那麼重要嗎?相信大家都會說,那是身外之物,並不是最重要,筆者也常說,錢夠用,財務能夠自由就滿足,自在生活、身體健康才是生命的重中之重。
其實前面所述,都是有感於現在社會的環境的變遷,人與人似乎已經缺少一些彼此的信賴,多了一些瞎疑猜,一味追逐物質生活的提升,忘記人生其實還有很多精神層次的浪漫與享受。
每個人的價值觀都有所不同,筆者在三十幾歲時,就曾經與一群朋友討論過,在未來的老年時光,可以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彼此有個照應,建構相互扶持度過樂活的晚年,當時大家也都欣然認同,可惜最後要開始執行時,卻又沉默不語了。
人事滄桑,世事多變。事隔多年,這些朋友已有不同的成就與生活模式,當年的共居夢想,也就成為一段曾經的記憶了。
生命的寬度 在於包容及勇敢脫困
我們常常聽說,人生不過百年,能否不虛此行讓生命的寬度極大化,無非取決於知識、觀念、思維、能力、人格的成長,讓自己可以包容更多事物、更能彈性生活、轉化困境勇敢面對艱難而定。
除外,生命強度也不應漠視,它是生命所表現出來的強大力量,是一種「表現力」的展現,屹立不搖地朝向目標的韌性,只要隨時擁抱希望,生活大概也不會苦到那裡去。
人生最會發生的,就是過度沉溺於過去,徒增自己的煩惱,也會被那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困住。
幸福就從願意放下的那一刻開始,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找到真正的它。放下過去的包袱,人生何處無風景。我們也都知道,昨日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停止焦慮,專注當下的生活才是正道,生命中唯一能確定的,就是此時此刻的自己而已。對抗低潮最好的方法,就是脫離低潮,讓自己「活在當下的此時此刻」,不是嗎?
作者簡介:
謝永定1954年出生,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碩士班。曾任苗栗東南扶輪社社長、國際扶輪社3501地區苗栗第四分區助理總監,海洋科大、開南大學、大葉大學專題演講講師。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