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2月24日,俄烏衝突已屆滿三週年,重塑東歐地緣政治格局,全球範圍內掀起波瀾。G7計劃召開線上峰會,討論如何進一步支持烏克蘭並對俄羅斯施壓。然而,美國總統川普的立場為會議帶來變數,他公開批評澤連斯基,試圖影響峰會走向,質疑長期對烏援助政策。同時,國際社會面臨經濟動盪與政治分歧的挑戰:川普的高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貿易,日本經濟因能源危機疲軟,歐洲政治右傾化加劇內部分裂。世界秩序站在十字路口,本文將探討川普的立場如何撼動國際格局,並剖析其背後的經濟與政治脈絡。
川普的爭議立場與G7的分裂危機

根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分析,川普在烏俄戰爭三週年之際對G7立場發起挑戰。他反對將普丁領導的俄羅斯定性為「侵略者」,認為烏克蘭應對戰爭爆發負主要責任,甚至提出邀請俄羅斯重返G7的驚人建議。這一觀點與其他G7成員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形成鮮明對立,這些國家一致譴責俄羅斯並支持烏克蘭的抗戰努力。川普的言論不僅挑戰了西方聯盟的共識,也讓人們開始懷疑美國在全球領導角色中的可靠性。
川普的態度並非無跡可循。他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勝出後,外交政策明顯轉向孤立主義與交易型思維。他多次公開表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花費過多」,應由歐洲承擔更大責任,甚至批評北約盟友「佔美國便宜」。野村綜合研究所提到,川普政府曾提出,若美國繼續提供軍援,烏克蘭需以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資源作為回報。這一提議將地緣政治轉化為商業談判的做法,讓歐洲盟友感到不安,也讓G7內部的團結岌岌可危。分析人士認為,這種策略可能源於川普長期以來對國際合作的懷疑態度,他更傾向於雙邊交易而非多邊協調。
這種分歧可能引發G7的分裂危機。X平台上的熱議顯示,有人預測世界格局或將分裂為「自由世界聯盟G6」與「邪惡軸心帝國G3」(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雖然這一說法略顯誇張,但川普的立場確實削弱了G7作為統一戰線的凝聚力。與此同時,副總統萬斯也在國內呼應川普,主張美國應減少對外干預,將資源轉向內政建設,例如基礎設施與能源自給。這一立場進一步加劇美國與歐洲盟友之間的裂痕,讓G7峰會的前景蒙上陰影。
經濟動盪下的國際影響
俄烏戰爭的長期化衝擊全球經濟,川普的政策加劇了這一狀況。野村綜合研究所數據顯示,日本2024年第四季度GDP成長低於預期,能源價格飆升和供應鏈斷裂使經濟活動疲軟。戰爭導致天然氣和石油價格高企,影響能源進口大國日本。川普的高關稅政策讓日本等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承壓,尤其是汽車和電子產業,在美國市場份額可能因關稅壁壘縮減。
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和產業鏈,美國對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商品加徵關稅,使日元貶值,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在2025年2月上升。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夫試圖安撫市場,但效果有限。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迫使日本在中美間做艱難選擇,對依賴出口的日本是生存危機。他還威脅對歐洲進口商品徵稅,讓德法製造業受寒。
歐洲經濟壓力引發政治變動,德國大選中極右翼政黨成為第二大黨,顯示右傾化加劇。這與川普的外交政策有關,他要求歐洲在對俄政策上靠攏美國,並試圖削弱北約角色。這可能導致歐洲內部分裂,尤其在對待俄羅斯的制裁和能源合作上,德國與東歐國家分歧明顯。經濟與政治挑戰讓歐洲在俄烏戰爭中的統一陣線更難維持。
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
俄烏戰爭的影響已波及全球。野村綜合研究所指出,川普政府干預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要求修改交易條件,展現對盟友經濟活動的強硬態度。日本政府擔心這可能削弱其國際談判地位,影響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同時,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拒絕因川普壓力而快速降息,認為當前通膨仍需謹慎應對,暴露了政府與美聯儲的緊張關係。
在中東,戰爭間接影響顯現。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加薩與哈瑪斯衝突中加強軍事行動,因俄羅斯分身乏術,無法全力支持伊朗,為以色列提供戰略窗口。但川普的中東政策不明朗,他雖支持以色列,但在孤立主義傾向下可能減少直接介入,要求沙烏地等國承擔更多責任,使中東局勢更複雜。
亞洲方面,北韓與南韓的緊張關係因俄羅斯與北韓的軍事合作升級而加劇。普丁可能利用此關係牽制美國及其盟友,川普的反應尚不明朗。此外,葉門胡塞武裝在紅海的行動因俄羅斯支持更具威脅性,多次襲擊商船致航運成本上升。這一系列事件凸顯俄烏戰爭如何通過地緣政治連鎖反應,影響全球安全與穩定。
未來展望與挑戰
G7峰會臨近,國際社會對川普的立場不確定。其政策或迫使G7重新定位,推動成員國尋求新聯盟,如與南韓、澳大利亞深化合作。野村綜合研究所預測,若川普堅持孤立主義,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或進一步下降,為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創造擴張影響力的機會。歐洲可能加速發展自主防務能力,應對美國可能的「戰略撤退」。
經濟上,全球面臨通膨與供應鏈危機的雙重考驗。日本若無法通過結構性改革擺脫對出口的依賴,可能長期陷入低成長困境。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批評川普政策短視,主張國際合作與綠色投資。其影響力上升或為美國外交注入新活力,但短期內難以扭轉亂局。全球能源市場不穩定仍是經濟復甦的最大障礙。
地緣政治上,俄烏戰爭結局將影響未來十年。若俄羅斯勝,普丁可能挑戰西方秩序,威脅北約東擴成果;若烏克蘭獲更多支持,或為東歐民主化帶來希望。川普的立場充滿變數,他最終是否願繼續援烏或與普丁達成「交易」,將是決定世界走向的關鍵。
結語
烏俄戰爭三週年與G7峰會本應是國際社會展現團結的時刻,卻因川普的立場成為分水嶺。他的政策不僅重新定義烏克蘭問題,更挑戰全球秩序的根基。從經濟動盪到地緣政治的連鎖反應,世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未來數月,G7能否維持影響力,美國如何平衡內政與外交,皆備受矚目。日本的經濟困境與歐洲的政治轉向提醒我們,一個時代正在落幕,而新格局尚未成形。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