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建正(前交通大學教授)
藍白合的問題從選舉開跑以來,兩黨僵持了半年,藍白談判數回合,各自有所堅持,至今不得其門而入。
在11月15日柯文哲、馬英九、朱立倫與侯友宜再度重回談判桌,經過兩個小時之後,峰迴路轉,達成六點協議,柯文哲形同棄守,但也有人認為柯文哲被算計,其結果就是侯柯配。
在密商後的記者會,宣佈簽署六點協議,媒體出現柯馬朱侯四人的合照,在攝影機前愉悅地宣稱,藍白合可以就此下架民進黨,帶來「兩岸的和平」,讓我們想起歷史上兩個至為熟悉的場景。
在1939年9月30日德英法義簽訂慕尼黑協議,同樣出現張伯倫、達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等4個巨頭的合影。在慕尼黑協議,張伯倫對希特勒做出最大的讓步,同意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英國首相張伯倫在回到倫敦時,在機場對群眾揮舞著與希特勒簽署的和平協定,宣稱他「帶回了一代人的和平」。但是時隔一年,納粹入侵波蘭,全面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另一個歷史場景可以接回到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由美國、南越、北越及越共等四方簽訂的一項和平協議,同樣留下季辛吉、黎德壽等4人的合影。
巴黎和平協議其目的是就是要停止戰爭,謀求和平。尼克森總統公開宣稱,巴黎和平協議帶來「光榮的和平」,季辛吉和黎德壽獲得了197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在時隔50年之後,有人形容這是和平獎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筆。
美國投入越戰,打了10年的戰爭,高峰時達到55萬兵力。在巴黎和平協議上,美國卻做出重大的讓步同意,在60天內撤軍。但是戰爭並沒有和平協議而停下來,兩年後南越被赤化。
前述的三項協議時空背景不同,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但是三者都是密室政治的產物,充滿各方的權謀算計,出現出人意表的重大讓步,而當事人都愉悅地宣稱可以帶來和平,用以美化骯髒的權謀算計。
最後,再回到台灣的政治現實來,無論柯馬朱侯密商及藍白合的過程及結局如何,台灣人不得不提高警覺,慎防政客的暗室協商與權謀算計,以免有朝一日出人意表地給出賣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