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論美】藝騷擾,何時休...

【郭老論美】藝騷擾,何時休?  

Date:

近日風風雨雨新聞,所謂的性騷擾,是未經過對方同意,就對他人人體進行有關性欲的接觸或侵犯。既是犯罪行為,也是「德之賊也」。

另有一則愚蠢至極的新聞!

歐洲博物館有兩幅名畫受到無妄之災,被環保人士攻擊,雖然有玻璃罩保護,傷害不大(肇事者應有所選擇,專挑軟柿子);但是環保議題扯上尊貴藝術品,簡直無法無天,罪大惡極。

展覽作品被有心人塗上白色顏料。(取自網路)

網路記載,遭受騷擾、破壞、攻擊的藝術品,大多數作者已故(或不查);而藝術品自身更是「無生命體」,無有知覺故無法反抗、無法追訴。

當然藝騷擾事件,受害藝術品已經被歸納為重要人類財且陳列在博物館展示,為數最多。事發後,有關部門自有依法處理的程序。

騷擾工具無奇不有 有塗口紅有錘子砸

在此列舉各地有紀錄騷擾者的「騷擾工具」,真是大開眼界,無奇不有,包括浸鹽酸、扔石子、用漆刷掉、刀切、用紅漆塗寫、切肉刀連砍、用雕塑投擲玻璃瓶、以塗口紅的嘴唇親吻畫作、用蛋攻擊、用錘子砸、用鋼鋸鋸斷頭手等。

雕塑品被鋸斷頭部。(取自網路)

當然,此間性騷擾是該遏止的社會案件,然而,「藝騷擾」的惡風於全球逐漸盛行,本人呼籲正視惡風,加強美育,尊重藝術,再次譴責類似野蠻、愚昧的行為,督促有關部門盡責維護文化資產。

假道德名義襲擊藝術品 應予譴責並拒絕報導

同時呼籲全球各美術館、博物館一致抵制、杜絕並譴責類似惡行。一旦犯案發生,媒體應拒絕公布犯案者所屬的單位團體;因為不論他們是打著任何「公益」、「環保」、「人權」等假道德名義,去襲擊傷害藝術品,都該譴責不做報導,以免被利用而免費義務的為其團體宣傳。進一步政府機構應該徹底執行嚴厲法律,對犯案者處以重大嚴懲,並且責成犯案者應向藝術品及藝術家付出賠罪、贖罪的彌補工作。

環保人士假道德之名,破壞藝術品表達訴求。(取自網路)

雖然地球資源應該愛惜保護,人人有責,如同食物要珍惜均勻供給、生物要尊重保存免於滅絕、弱勢人群要照顧人飢己飢,和平要維護免於戰爭毀滅,文化藝術更須以高規格維護,這可是人類文明與精神標竿啊!一旦貶損,文化崩壞比起生靈塗炭,更是莫大災難。建議環保人士以積極的、正面的藝術創作手法,傳達意見,以高價值的藝術品(文學、影視、美術、戲劇等)來實踐環保訴求。

前車之鑑,故宮博物院,應提前部署,因應類似的破壞事件。試想一下,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谿山行旅圖」假設被惡意塗上紅漆,或是「毛公鼎」被倒入番茄汁,那可是多大的災難啊。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