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截至2025年4月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出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已全面實施,震撼全球經濟。這項政策以「對等關稅」為名,對幾乎所有進口商品施加10%的基礎關稅,並針對特定國家疊加更高稅率,例如對中國大陸34%、歐盟20%、日本24%。川普堅稱此舉「進展非常順利」,預測美國經濟將因此「蓬勃發展」。然而,現實數據與市場反應卻顯示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股市暴跌、企業裁員、國際貿易緊張加劇,種種跡象表明,這場關稅戰可能帶來深遠的負面效應。本文將從市場衝擊、國際反應、產業影響與法律爭議四個面向,剖析這項政策的真實影響,並探討其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後果。
市場動盪與經濟不確定性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甫一公布,全球金融市場即陷入劇烈震盪。根據《紐約時報》報導,2025年4月3日,標普500指數下跌近5%,創下自2020年6月疫情高峰以來最糟單日表現;納斯達克指數跌幅更達6%。這一暴跌反映了投資者對全球成長前景的悲觀預期。與此同時,油價也受到波及,《紐約時報》指出,布倫特原油下跌6%,西德克薩斯中質油跌幅達6.6%,顯示市場對貿易摩擦拖累需求的擔憂。
美國國內企業同樣感受到壓力。《路透社》報導,汽車製造商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因關稅影響,宣布暫時裁員900名美國工人,並暫停加拿大與墨西哥的工廠生產。這不僅是對汽車產業的直接打擊,也預示著更廣泛的就業風險。經濟學家預測,關稅將推高消費者和企業成本,可能導致通膨上升與需求萎縮。根據耶魯預算實驗室(Yale Budget Lab)的估算,這波關稅將使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多支出2100美元,對低收入家庭的負擔尤為沉重。
市場的不確定性還源於關稅計算方式的模糊性。川普聲稱關稅基於貿易逆差,但具體公式——將美國與某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出口總額,再減半——被外界批評為缺乏經濟邏輯。《金融時報》指出,這種方法忽略了比較優勢原則,可能導致資源配置扭曲,進一步加劇經濟效率損失。
國際社會的多元反應

面對美國的關稅攻勢,全球主要經濟體反應不一,但普遍流露出不安與對抗情緒。中國大陸迅速祭出34%的報復性關稅,針對美國商品展開反擊。《金融時報》報導,這標誌著中美貿易戰升級為全面對抗,恐將進一步打亂全球供應鏈。歐盟則採取謹慎但強硬的立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已準備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並計劃在談判失敗時推出更多對策。《路透社》援引歐洲央行估計,若美國對歐盟徵收25%關稅,歐元區首年經濟成長率將下滑0.3至0.5個百分點。
英國則在報復與談判間搖擺。《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商務大臣雷諾茲(Jonathan Reynolds)正與企業磋商,擬定可能針對美國波本威士忌、原油等商品的報復清單,但強調希望透過談判避免貿易戰。相較之下,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明確拒絕報復,稱10%關稅「不是朋友之舉」,但選擇以對話化解爭端。《日經亞洲》引述其發言,顯示澳洲試圖維持與美國的戰略同盟關係。
小國的處境尤為艱難。《GZERO Media》指出,川普的關稅公式對賴索托、緬甸、諾魯等貿易逆差較大的小型經濟體施加近50%的關稅。這些國家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經濟恐面臨毀滅性打擊,凸顯政策對弱勢國家的不公影響。
產業鏈的連鎖效應

關稅的衝擊迅速傳導至具體產業,尤以汽車、食品與清潔能源領域最為顯著。《紐約時報》報導,大眾汽車(Volkswagen)已通知美國經銷商,將對進口車加收費用,並減少促銷活動,以應對25%的汽車關稅。這一舉措可能推高車價,影響消費者購買力。斯特蘭蒂斯更進一步暫停北美工廠經營,顯示關稅如何打亂高度整合的北美汽車供應鏈。
食品價格也難逃影響。《紐約時報》預測,產自瓜地馬拉的香蕉、秘魯的葡萄等進口農產品將因10%關稅而漲價,海鮮類如越南蝦(46%關稅)與印度蝦(26%關稅)價格更可能飆升。咖啡與糖等必需品價格亦將上漲,進一步加劇美國民眾的生活成本壓力。專家警告,若零售商無法完全吸收成本,通膨壓力將顯著加劇。
清潔能源產業同樣面臨挑戰。《紐約時報》指出,風力渦輪機的鋼材、電動車電池等關鍵零組件多從中國大陸與東南亞進口,高關稅將推高製造成本。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分析師安托萬·瓦尼爾-瓊斯(Antoine Vagneur-Jones)表示,這可能削弱美國國內綠能發展,並促使中國大陸將太陽能板、風力設備轉向巴基斯坦、巴西等新興市場,改變全球能源格局。
法律爭議與政策前景

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實施關稅的做法引發法律爭議。新公民自由聯盟(NCLA)已於2025年4月3日提起訴訟,指控該法未授權總統徵收關稅。《NCLA》聲明稱,川普以中國大陸毒品流入為由宣稱「緊急狀態」,卻用此擴大關稅權力,違反美國憲法賦予國會的稅收權。訴訟代表佛羅里達企業Simplified,強調關稅將損害其進口業務,凸顯政策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專家意見分歧。貿易專家南希·魏(Nancy Wei)在《GZERO媒體》中表示,川普意在打造「持久的關稅壁壘」,談判大幅減免的可能性低。然而,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X上猛烈抨擊,稱此政策「缺乏分析依據」,若身處政府,他將辭職抗議。《紐約時報》引述其觀點,顯示關稅可能引發美國經濟衰退風險。
關稅的長期效果尚不明朗。白宮承諾將關稅收入(預計從去年的780億美元激增至逾1兆美元)用於減稅,但經濟學家警告,若貿易戰升級,美國出口商恐受報復性關稅拖累,抵消潛在收益。《華爾街日報》指出,若其他國家全面反制,全球貿易萎縮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危機。
結語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無疑是一場高風險賭局。他樂觀預言的「市場與國家繁榮」尚未實現,取而代之的是股市崩跌、企業裁員與國際緊張局勢。從市場動盪到產業困境,再到法律與外交挑戰,現實數據顯示,這場關稅戰的代價遠超預期。對美國而言,短期陣痛或許難免,但若無法妥善應對國際反彈與國內壓力,長期後果可能更為嚴重。全球經濟正面臨十字路口,川普的「進展順利」能否兌現,尚待時間檢驗。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