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2025年又到了每年6月、7月,鳳凰木花開滿樹紅的燦爛季節,也是各級大、中、小學皆在唱驪歌的日子。
《詩寫台灣》寫的是台灣人共同生活在其中,共同在看、在欣賞的歷史和山水、民俗、花鳥詩,都是真歷史、真風景、真感情的白話四句詩。2008年就寫了〈鳳凰花〉詩二首:
亭亭綠傘三五棵,羽葉千層細又柔;
正喜花開紅似火,驪歌又唱引人愁。
鳳凰花開葉翠濃,花似蝴蝶滿樹紅;
既愛年年花色好,且拈一瓣夾書中。
前中國時報總主筆、自由時報副社長俞國基,很欣賞第一首〈鳳凰花〉詩:「亭亭綠傘三五棵,羽葉千層細又柔;正喜花開紅似火,驪歌又唱引人愁」,說此詩「不拘平仄格式,詩句韻律天成,讀來曼妙生姿。」
最高檢察署2024年印行桌上型詠花詩月曆,按花開季節選了世界古今12位詩人的詠花詩,當作每個月一首的花卉詩。
這12位詩人(或詩名)是:李白、辛棄疾、松下幸之助、蔣勳、風吹、楊萬里、呂自揚、杜牧、佚名、Trojan, Hannes(1837)、Anonymous、〈幽蘭賦〉。蔣勳和呂自揚是台灣現代詩人。
最高檢察署是選呂自揚的第二首〈鳳凰花〉詩:「鳳凰花開葉翠濃,花似蝴蝶滿樹紅;既愛年年花色好,且拈一瓣夾書中」,當作7月的花卉詩。
前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教授說此詩,是:「用語淺近,詩旨遙深:既拈花,暗含微笑,心心相傳;又夾書頁,在悲智願行的美德實踐中修行。」
相傳鳳凰花是日本時代自非洲馬達加斯加引進,各地學校、公園幾乎都有種,台南市街道種最多,號稱鳳凰花城。
現在,鳳凰花正在開,驪歌正在唱,歡迎共同來欣賞《詩寫台灣》二首「語語如在目前」的〈鳳凰花〉詩。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