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接連公佈可提升友軍防衛能力的新制度,以及在既有對外開發援助制度的修正案中寫明“戰略性使用”。專家認為,中俄在區域的影響力使日本必須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透過成立“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持”(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簡稱為OSA),日本已經成為塑造地區安全保障環境的主導者之一。
日本防衛產業生產基礎強化法案4月7日在眾院全體會議上進入審議。法案的主要內容是為了支持防衛產業,由政府負擔提高生產工序效率和強化供應鏈的經費。法案寫明為了促進出口,對於因對方國家的要求而更改規格的情況,將由基金提供補貼。
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4月5日在記者會上說明,為有助於改善日本外圍的安全保障環境,基於去年修訂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內閣以巡迴的方式召開由9 位大臣輪流主持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確定了一項名為“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支持”( OSA)之無償資金合作的新制度。這個新制度有別於既有的“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簡稱為ODA),使日本能向擁有法治等共同價值觀的“志同道合國家”的軍隊提供器材等,並對提高能力進行支持。
松野博一表示:“要創造對我國有利的安全保障環境,除了從根本強化自身國防力量外,提高盟國的威懾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日本政府在2023年度預算中,編列了20億日圓的“非ODA預算”,用來支持強化友好國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也在4月5日公佈了規定政府開發援助(ODA)指導方針的《開發合作大綱》修正案,把ODA定位為“我國外交最重要的工具”,寫明進行高效、戰略性使用。這將是自2015年2月以來時隔8年做出修改。
中興大學日韓總合研究中心執行長盧信吉認為,日本通過這種法案,代表著岸田內閣確實努力在國際社會中做出更多貢獻,使日本除了顯示日本在區域內的影響力仍舊強大以外,也成為美國東亞政策的強力奧援。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與俄羅斯是美國印太戰略首要遏制的目標,這也致使日本在響應相關的戰略以及製定相關的政策的時候,必須要把中俄兩個國家的戰略意圖納入考慮。中國與俄羅斯對於整個區域的影響力將直接決定日本在美日聯盟當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中俄的影響力越大,則日本將持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或者是將擔任過去不曾有的任務。”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自20世紀奉行“均勢戰略”,以美日同盟為基礎,一方面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另一方面也與中國維持良好關係,維持周邊的權力平衡來換取日本的和平。
他說:“日本作為一個位處歐亞大陸邊緣的海洋國家,它的最大的戰略目標並非成為霸權國家,而是不受陸權國家-中國-的威脅及統治,並維持獨立自主的地位,因此日本的對外戰略具有強烈的’平衡者’色彩。”
王彥麟指出,近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逐漸增強,而美國各方面的實力衰退,日本為了維持其周邊戰略環境的平衡,必須主動填補美國實力衰退所遺留下的空白,防止權力平衡倒向對中國有利的一方,因此去年12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公佈時已預告關於強化防衛裝備移轉的方針,現在敲定的OSA則提供了大戰略的施行細則。他認為,乍看之下,日本從純粹的ODA跨足OSA似乎只是從提供一般硬件援助轉變為提供防衛裝備,實際上此舉牽涉的是更多關於政治價值觀的判斷。
王彥麟表示,過去很長的時間裡,日本對外援助的主要目的都是以“創造對日本有利的經濟環境”為主要目標,這次日本推出OSA有很大的轉變,代表著以制定安全規則、維持區域的共同利益作為最大目標。
他說:“在形塑OSA具體政策的同時,日本也逐漸成為形塑地區安全保障環境的主導者之一。日本政府確立OSA政策,意味該國已經由’專守防衛’的領域跨足’地區安全角勢的創造者’,可以說是日本在防衛政策上的最大突破。”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