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與藝術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 與藝術大師同行 山高水長

Date: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

電視韓劇《李祘》裡有一段精彩的對話:跟著狗走會進入茅房,跟著老虎走會走到一片森林。在藝術界也是相同的情形,跟著名家、大師的腳步走,在畫壇上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璀璨。繪畫圈有很多大師,都樂於發掘有潛力的新秀,傳承畢生擁有的技藝;當主動邀約和他們為伍同行,你的意願如何呢?應該會感到受寵若驚吧,與其在浩瀚大海的產業中漂泊,前程未卜,不知所措、矛盾、迷惘的情況下,倒不如欣然接受,朝著康莊大道的殿堂邁進。

與藝術大師同行,在畫壇上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璀璨。(資料照片)
與藝術大師同行,在畫壇上的前途必然一片光明璀璨。(資料照片)

通常名家、大師的作品被銘刻在現實社會的文化中,並烙印在群眾認知中,能躋身為受人景仰的名師之列,畫作在史冊有無可取代、舉足輕重的價值與意義,即使多年後,人們仍然持續勾起記憶,再三回顧、永不乏味。俗話說「物以類聚」,屢屢和卓然有成的大家在一起,不時耳濡目染,是一種啟發性的經歷,可以為個人氣質、品味與創作風格帶來前所未有的開導及改變。

大師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藝術事業。(資料照片)
大師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藝術事業。(資料照片)

藝術家之所以能成為大家,主要在於藝術是他們全然生活的核心,功成名遂者都有強烈的職業道德,並且了解商業在藝術市場中的運作模式,重要的是具有堅毅不拔的韌性,樂意耗費寶貴的時間與百分之百支持其藝術事業的人士聚在一起,他們厭惡和對藝術持消極態度的人相處,浪費光陰和情感,尤其是那些不學無術,只會在行業興風作浪、妨礙藝術產業發展之人。

藝評家羅二松表示,名家、大師每天入睡前起床後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著藝術事業,都會花大部分的時間創作藝術或估量行銷藝術事宜,基本上,全神貫注的創造和推銷作品策略之間,對名師而言似乎沒有明顯的分歧。如果他們還在美術院校擔任教職工作,會利用課餘空檔,積極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教學只是因應生活的一種手段和目的,真正的意圖是成為卓越之藝術家。

希冀獲得名師關愛的眼神,個人必須建立和積累豐富的作品集,透過參加藝術競賽、博覽會和駐地藝術家徵選項目,為夢想的展覽開拓疆土;作品集可以檢視藝術滋養的質量,技能是否成熟。在不斷的曝光和蘊蓄資源中,當諸多有利的條件水道渠成時,就很容易被獨具慧眼的藝術大師所注目,大勢所趨的前提下,名師肯定順勢而為,會主動邀約加入他們的活動。

藝術大師願與學生為伍是一種保護、容忍、犧牲的精神。(資料照片)
藝術大師願與學生為伍是一種保護、容忍、犧牲的精神。(資料照片)

羅二松強調,有幸能拜在名師門下,務必謹言慎行,態度萬不可乖張傲慢、目空一切,行事作風應該中規中矩,服裝儀容典雅大方、不落俗套,並且不斷充實美學素養和創作基本功,無論在學術、品德和專業領域皆要有豐碩的功績,樹立同儕的榜樣;大師甘願與學生為伍是一種保護、容忍、犧牲的精神,而眾弟子更得尊重與服從,以不負所托。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