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川普施壓台積電赴美 衝擊台...

川普施壓台積電赴美 衝擊台灣經濟與國安

Date:

 

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星期四(2月13日) 再次點名台灣,指責台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並警告如果相關業務不回流美國,“我們會很不高興”。同時,有消息傳出,川普可能要求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TSMC)以合資方式,協助美商英特爾公司生產高階製程晶片。分析家指出,此舉恐怕不僅衝擊台灣的經濟利益,更可能危害國家安全。

川普是在當地時間星期四對媒體談話時,重申包括半導體業在內的各產業,只要到美國設廠,就可免受關稅衝擊。

他在談話中點名台灣“搶走我們的生意”,說美國曾有諸如英特爾(Intel Inc.)等非常好的公司,但現在除了韓國佔有一些份額之外,幾乎所有的芯片都在台灣生產。

川普強調:「我們希望把這些生意拿回來,希望它們回到美國。如果他們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

對此,總統賴清德在星期五上午召開的國際記者會中回應稱,半導體已形成全球分工的生態系,其中美國擅長IC設計研發,而台灣長於芯片製造,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切,台灣政府會與業者共同擬定策略,並持續跟美方進一步溝通。

賴清德強調,台灣一直是美國最可靠的貿易夥伴,截至去年底,台灣對美直接和間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40萬個就業機會,且近兩年台灣對美投資佔整體對外投資四成以上,美國已成為台灣最大投資對象。

國安高層14日表示,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赴美,沒有紅線問題,且不會強迫產業到何處投資,政府是探詢有意願的廠商,盤點整理投資標的與規模。至於對等關稅議題,目前評估「風險可控」,會隨時調整政策跟做最好的因應。

賴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指出,台灣將擴大對美投資與採購,促進雙邊貿易平衡,同時也會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與美國等民主夥伴共同致力打造更具韌性且多元化的半導體供應。

經濟部長郭智輝14日出席「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新春聯誼餐會受訪表示,日本、美國、歐盟都有非常多的民主供應鏈,主要為加強韌性,過去台灣供應鏈不夠具有國際韌性,隨著業者前往海外布局,供應鏈韌性將會加強。

郭智輝表示,台灣和美國在半導體和科技產業互補,美國專長設計、品牌和通路等,台灣廠商則擅長晶圓製造。

國安高層人士指出,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核心利益,台美之間相關討論,必須顧及雙方的利益,才能夠繼續向前。

國安人士表示,台灣半導體廠商赴美投資的前提,是專業的人力需求必須被滿足,且須在當地形成足夠的產業鏈,這些條件都必須要雙方持續討論,才能完善。

彭博社(Bloomberg)報導,國際金融服務供貨商貝雅(Baird)發布報告稱,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台積電和美商英特爾組成合資公司,由台積電派遣工程師前往英特爾的3奈米和2奈米晶片廠,提供專業知識,以確保生產。

報告指出,該晶片廠或將分拆成的新實體,由台積電和英特爾共同擁有,並由台積電負責營運,且將可獲得美國《晶片法》(CHIPS Act)資助。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綜合報導
綜合報導
綜合報導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