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向世人亮起了「不安全警燈」。2023年注定是一個倒霉的年份,人類離世界大戰與核戰爭越來越近,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慕尼黑安全會議前後的一些信息,傳遞出足夠的警示與恐怖。
今年會議的主題之一是俄烏戰爭,但是,世界得到的信息,戰爭非但不會停止,而是在不斷擴大,不斷延續。
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迷霧
在供給烏克蘭坦克、導彈與戰機等重武器問題上,歐盟國家顯然表現出了猶豫不決、推三阻四;顯然表現出了對戰勝俄羅斯的信心不足。
王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高唱「和平」,長篇大論似乎很有市場,諸如:國與國難免出現矛盾和摩擦,施壓抹黑、單邊制裁,往往事與願違,甚至貽害無窮。無論問題多麽複雜,都不應放棄對話協商;無論爭端如何尖銳,都應堅持政治解決;無論局勢多麽困難,都要給和平一個機會。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方針,歸結為一句話,就是「勸和促談」,並為此表達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繼續堅定地站在和平一邊,站在對話一邊。當務之急是,各方都應放棄本國利益優先的「小道理」,服從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大道理」,共同反對冷戰思維,共同抵制陣營對抗。等等……
令人費解的是,難道歐盟不敢表達「俄烏停戰」的和平意願,非得借助於王毅說的這番話?
戰火中拜登總統赴基輔展示決心
慕尼黑安全會議結束次日,拜登總統便從波蘭乘坐近10個小時的火車抵達基輔,表達了對烏克蘭的「堅定承諾」:美國將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無論需要多長時間」,他還表示:「我們完全有信心,你們將繼續獲勝。」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戰勝俄羅斯取決於決心,他在拜登身上看到了這種決心。
2月1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慕尼黑安全會上也強硬表態:「俄羅斯不能,也不應該贏得這場戰爭」。拜登從容穿越火線的言行舉止,可以說是表達了堅強戰鬥意志,為北約國家、歐盟國家做出了示範與榜樣。
為戰勝俄羅斯德國捨得一身剮
最近美國記者赫什透露,是美國和挪威合作炸毀了「北溪2號」管道,坊間原以為德國也是受害國家,將承受未來三、五年的能源危機,正常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也將受到影響。
2月17日,在赫什爆料之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公開表示:「在我們看來,美國參與破壞北溪天然氣管道的說法似乎是荒謬的,美國存在的這些年裡,沒有一個違反國際法的事實或行動被確立和確認,美國無可挑剔的聲譽,讓我們不必考慮這種說法。」馮德萊恩畢竟是歐洲領袖,她這麽一說,應該沒有人再會質疑。
3天前,赫什繼續揭露炸毀「北溪2號」管道的最高機密:似乎拜登事前將此行動透露給朔爾茨,並且德國總理知悉後,並沒有表示反對,而是採取了一種相對模糊的態度。這意味著德國明知管道會被炸毀,但是卻什麽都沒有去做。
也就是說,「不能讓普丁贏得這場戰爭」,德國是捨得一身剮,不惜拼上德國百姓對能源高度依賴的大賭注。筆者現在深信不疑,北約、歐盟不戰勝俄羅斯決不罷休、決不收兵。
歐洲輸不起這場戰爭
當年,戈爾巴喬夫提議,冷戰結束,華沙組織與北約組織都該解散。結果華沙散夥了,北約不散,道理很簡單,儘管前蘇聯解體,但俄羅斯依然存在,沙皇帝國的烏雲依然籠罩在歐洲上空,北約集團就是應對俄羅斯帝國的。
從地域政治與戰略平衡來說,中國人常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其實歐洲人防備北極熊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各國結盟站在烏克蘭背後,送槍炮、運彈藥,歐洲人不會接受北約、歐盟陣營的失敗。
馬克龍說:俄羅斯的侵略必須失敗,因為我們不能讓「非法使用武力」成為家常便飯,否則將威脅到所有歐洲的安全和更廣泛的全球穩定。他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災難性影響」負有全部責任。這是歐洲人共同的道德與文化觀。
美歐不會接受中國「和平方案」
據傳明天(24日),中國將宣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拜登的基輔戰火宣誓,已蕩漾在歐洲上空,顯示了美歐的決心。北京方案的內容如何,還在其次,重點是立場,關鍵是陣營。筆者深信,美國決不會接受中國方案,拜登決不會在俄烏戰爭這一局上,向習近平低頭附和。
美國不是拿不出和平方案,而是看出了俄羅斯應付現代戰爭的落後、不足與軟肋,故一意徹底打垮俄羅斯,讓俄羅斯重回上世紀九十年代。
中國此時提出「和平方案」,看似在替歐盟一些國家代言解困,其實是真錯了,只要看德國同意炸毀「北溪2號」生命線,即可見其將戰爭進行到底的決心有多大,豈非一個「和平方案」能動搖的。
普丁核威脅嚇不倒美歐
前天,普丁發表國情咨文,誓言繼續推進烏克蘭戰爭,並稱「核戰爭威脅加劇」。2月16日媒體曝光,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依古向普丁總統遞交了一份核打擊清單,依次排名是英國、波蘭、日本、德國、法國、美國。顯然是俄羅斯自己透露了這一信息,是孤注一擲的核訛詐。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美國當年為什麽在日本使用核彈?美國考慮到,若是美軍強行登陸日本,可能會導致巨大的人員傷亡,加之蘇聯可能會從日本北部登陸,而導致後者分裂,於是分別在8月6日、及9日在廣島與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美國當年只是為了減少美軍登陸的傷亡,便動用了核武器,可見其使用核彈的門檻很低。倘若關乎到俄羅斯的戰爭成敗,核大國名譽掃地,普京會不會動用核彈呢?
這場戰爭,不是烏克蘭的戰爭,而是俄羅斯與美歐、北約之間的戰爭,誰都不願認慫認輸,也許結果將如同「一戰」、「二戰」,打著打著戰場將越打越大,一直打到核戰爭、打到世界大戰……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