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詩寫台灣》成大深耕台灣歷...

《詩寫台灣》成大深耕台灣歷史的「碑傳台灣400年」

Date:


近幾年,成功大學歷史系陳文松教授帶領成大師生,包括研究所和大學部,傳承成大歷史系1970年代《史蹟勘考》學風,熱心在高雄台南地區做田野踏查勘考,探索文獻,並請在地人之文史工作者報導,來實地了解地方歷史文化和探討研究議題。

包括〈重回史蹟勘考〉、〈台灣史料專題研究:惡地協作計畫課程田寮專題〉和〈踏溯台南〉,並把踏查探討所撰論文,先後出版為《史蹟勘考》復刊第一號和第二號,師生深入偏遠惡地和平原古蹟勘考的研究精神與成績,都很有價值。

這是最合傅斯年所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的史學方法,最真實「接地氣」的歷史學教育,希望其他大學師生和各地文史工作者,都能參考效法,成為台灣鄉土文史深耕紮根的風氣。


成大歷史系早期的史蹟勘考,訪問、丈量、紀錄、攝影之外,也常外出從事府城現存古碑的拓碑。

陳文松教授傳承學風,特聯合成大歷史系、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和台南市立博物館,以台灣四百年來保存的碑碣文獻,總策畫了一場很珍貴豐富的「碑傳台灣四百年—珍藏拓本聯展」,5月12日至27日在成大歷史文物館展出。

「碑傳台灣四百年」展出珍藏拓本31件,包括最早1604-1620間的「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1685年「施琅靖臺碑記」,1779年「哆咯嘓大武壟派二社番租碑記」,1816年「嚴禁胥吏苛索船戶陋規碑記」,1868-1912年間的「鄭成功幼年學習文武碑」。也有年代較近的光緒甲午年1894年唐景崧「台灣巡撫詠笨港水月庵碑」。

圖/呂自揚
「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與「萬壽宮下馬碑」。圖/呂自揚

很多碑碣都是很珍貴的歷史文獻,可當歷史書的補充或佐證,有的也可從中了解當時的人文地理民情。

看到1816年「嚴禁胥吏苛索船戶陋規碑記」,也曾看過光緒一、二年1875、76年的禁牛買賣惡習碑,就記載著當年各地有牛墟,鄉民買賣牛常遭索擾,官方獲報禁止。

「鄭成功幼年學習文武碑」與唐景崧「台灣巡撫詠笨港水月庵碑」。圖/呂自揚
「鄭成功幼年學習文武碑」與唐景崧「台灣巡撫詠笨港水月庵碑」。圖/呂自揚


「碑傳台灣四百年」展出的碑碣拓本31件,貫穿台灣400年的歷史與社會變遷,是不同年代之人文歷史地理演變與民情的珍貴紀錄。可提醒相關歷史文化單位,民間關心歷史文化人士和文史工作者,共同重視珍惜探尋和保存維護現存碑碣,在所出生長大的鄉土歷史文化上的意義和價值。

像高雄燕巢三坪宮,就保存有乾隆18年的「喜捨田租為香燈費碑」,可了解清代漢人購買大崗山後田寮平埔水蛙潭(水雞潭)社番土地耕墾,須納番租,和信徒捐土地金錢給廟方,可求廟方「煙祀」即祀神主牌的民俗(廟方今已奉祀為將軍。附近威靈寺也有女人捨金受「煙祀」),可能是現存清代唯一平埔番社土地典賣漢人的古碑,非常珍貴。

高雄燕巢三坪宮「喜捨田租為香燈費碑」。圖/呂自揚
高雄燕巢三坪宮「喜捨田租為香燈費碑」。圖/呂自揚


成大的「碑傳台灣400年」,是文史界非常難得的深耕台灣歷史文化活動,也提供現場拓碑體驗。

為呼應策展主題「碑傳台灣400年」,還邀請了南台灣之台南的府城葉東泰、龍崎林仙化、鹽水林明堃、高雄田寮呂自揚四位著名歌人,5月26日,以詩歌吟唱方式,在展場「連吟台灣400年」,使碑碣拓本貫穿台灣400年的歷史文獻,與歌人連吟的貫穿台灣400年時空,古今相互串聯共鳴,讓大家更了解台灣、台南的歷史不只400年,把台灣的歷史、文學、音樂融合在一起,這是非常有創意和宏闊歷史觀的創舉。

筆者是田寮月世界荒山子弟,也在詩寫台灣,很榮幸,也獲邀參加「連吟台灣400年」,我將吟唱的是〈喜把台灣400年寫成詩〉。

我以現代化、生活化四句小詩,廣寫台灣歷史與土地之美,包括最有代表性和歷史文化意義的歷史古蹟、名山麗水、民情風俗和美麗花鳥四大領域,將在展場吟唱貫穿台灣吾鄉吾土400年歷史的代表詩歌。

〈喜把台灣400年寫成詩〉
呂自揚5.26連吟〈喜把台灣400年寫成詩〉簡報。圖/呂自揚

附記:「碑傳台灣400年」是公開活動,5月26日上午,歡迎關心愛好台灣歷史與文學者,蒞臨分享指教。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呂自揚
呂自揚
高雄月世界田寮人,台南師範,高雄師院。河畔出版社主編。1979編著「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被抄襲盜印數百萬冊。 2014著《打狗阿猴林道乾》,論證明代海盜林道乾未到台灣,屏東阿猴社遷自岡山搭加里揚社,推翻四百年歷史訛傳。 《詩寫台灣》以現代四句小詩,廣寫歷史與名山民俗花鳥之美,為四百年台灣寫詩立傳。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