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台灣還是充斥濃濃的政治味,可以預期今年一整年會是選舉口水滿天飛,美國國會高層將進一步訪問台灣,將加劇台海的外交、軍事及經貿關係緊張,美中關係的廣泛競爭框架不太可能改變,兩岸關係短期恐難春暖花開,農漁民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避免硬著陸。
年前發生「螺螄粉」事件,所衍生出大陸「黃飛紅麻辣花生」禁止在台販售,所持理由係因國內生產的農漁產品(如花生),怕受到中國大陸同質性產品的競爭,便自動將其列入管制項目,這樣的作法明顯違反了國際貿易慣例和WTO的公平貿易原則,且項目多達600多項。台灣官員口口聲聲指責中國大陸官方,對台灣農漁產品實施不公平待遇,事實上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農漁產品亦存在不平等待遇,做法明顯雙標,難怪蔡政府屢屢聲稱要向WTO申訴迄今仍無進展,對此在野黨竟也無法發揮積極作為,任令問題虛耗下去,難以爭取民心。同樣的蔡政府既然視ECFA為糖衣毒藥,認為中國大陸不斷透過ECFA優惠措施要脅、施壓台灣,卻又捨不得斷奶,主動叫停ECFA或設置風險管控機制。此種雙標做法,往往讓台灣在與中國大陸較勁上失了先機,處處受制於人,農漁民也只能膽戰心驚,期盼不要淪為下一個被針對的對象。面對中國大陸,台灣需要新的策略和思維,才能化被動為主動。
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具挑戰性
農業重要性歷久彌新,儘管台灣已步入工商社會,但農業在食安,國安,生態及環保依舊有其重要性,畢竟民以食為天,農業不僅可以解決人們吃飯等基本生活問題,這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替代,何況隨著生產模式進化,還可以成為賺錢產業。面對國際全球化逆流,極端氣候,地緣政治爭端等多重衝擊,台灣農漁業還是需要靠出口來調節產量和價格,而農產品的貿易表現是其競爭力的最終體現,如何提高農產品出口競爭力,始終是台灣需要面對的一個具有挑戰性問題。
中國大陸為全球重要的農漁產品進口市場,許多國家如厄瓜多、越南、泰國、智利、挪威等正積極佈局,希望打進中國大陸市場(智利櫻桃出口總量為35.6萬噸,其中88%出口到中國市場),中國大陸有足夠的籌碼可以運用。就貿易觀點,中國大陸市場對台灣而言。具地理和人文優勢,目前存在的政治風險,是可以管控的不宜輕言放棄。
不受制中國市場須有新思維
歷來台灣政府多知道要分散風險,卻難以有效開拓中國以外的國外市塲,原因在於未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未廣簽自由貿易協定,以生鮮產品為主,缺乏「啃硬骨頭」的積極作為等等。中國大陸既是農漁業生產大國也是進口大戶,若想打開兩岸僵局,在野黨應該積極主動,提出有別於執政黨的對中政策,並以具體行動來協助農漁產品順利輸中,來爭取廣大民意,不要畏首畏尾;而蔡政府若決心不再受制於中國市場,就必須要有新的思維與作法。建議可朝向:
調整產業結構,重新制定行銷策略,以內銷為主(6-7成),外銷為輔(3-4成),積極推動在地消費,避免重蹈台版「道之驛」覆轍。

1. 以生鮮產品為主,積極開發生鮮農漁產品保鮮運輸技術及設施,以維持高營養及品質優勢。
2. 建立完善的外銷市場風險管控機制,避免重蹈中國市場覆轍。
3. 採量身訂做方式,針對不同外銷種類和目標市場,成立生產專區,生產符合買方規定及需求的檢驗檢疫規定及消費者偏好的產品。
4. 輔導產官學成立農漁產品內外銷專責機構,廣納人才,負責人採共舉制,定期改選,避免由政府指派,以免重蹈台農發覆轍。
5. 協助整合農漁民,農漁會與批發和貿易商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以合作夥伴關係取代壟斷競爭。
6. 獎勵加工業者拿高品質的農漁產品做原料,配合先進加工製程,生產具台灣特色的優質農產加工品,再透過品牌加值,成功推向全球,也可以突破地域侷限。
7. 台灣現有檢驗機構品質不一,應邀集具公信力的學者專家,重新建構具公信力的民間農漁產品食安檢驗機構,便利農漁產品通關。
8. 鑒於中國大陸對台灣晶片及農漁產品不同待遇,台灣應致力於育種暨保種技術研發,農漁業病蟲害快速診療技術,現代化農業整廠輸出,鮮活農漁產品保鮮技術及設施創新,冷鏈物流流程改善等,改以整廠輸出,不再只著重於農漁產品的外銷。
9. 台灣應掌握食安、環保、品質和可持續等農業未來發展重要趨勢,積極研發「適合」的農業創新科技,鼓勵農民採用綠色技術和智能農業,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價值,大幅減少化學農藥、抗生素等使用,強化對氣候變化的韌性,將有助於農產品的國際貿易和出口競爭力。
10. 推動農產品出口特別保險或類似航空兵險的特別費,降低中國大陸軍演、對台經貿制裁等,對台灣農漁產業造成的負面衝擊。
11. 培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企業,協助外銷市場開拓,提高對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中國大陸想和平統一台灣,思維和做法也要與時俱進。過去一般人印象的南部多以農業為主,民風純樸,傳統上較認同和支持具草根性,善用本土語言的民進黨,只是歷經政黨輪替,民進黨主政後許多做法不符民意,加以農村結構發生改變,農村不再是綠色鐵板一塊,若持續藉由農漁產品敲打民進黨,將無助民心的爭取。畢竟殺戮不足以服其心,強力打壓或可讓人屈服,卻無法令人心服,心不服則國難安!大陸現行惠台惠農措施,過於一廂情願,須改弦更張,才能讓台灣民眾更有感!兩岸政府別拿農漁民當槍使。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