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台灣勞工優先-談改...

【專欄】台灣勞工優先-談改革勞動政策,本外勞薪資各自保障

Date:

 

文/周倪安(台聯黨主席)

長久以來,台聯在政策上所關切的焦點,就是保障本土企業的永續經營,協助產業根留台灣。李前總統所提出的「戒急用忍」方針,目標就是讓台灣得以保存經濟元氣,不致在全球化壓力下全面向中國傾斜。

然而遺憾的是,馬英九時代,國民黨政府背道而馳,除了擅自簽訂ECFA之外,還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與服貿協議,意圖開放中國企業與中國勞工進入台灣,那是會壓縮本地產業的生存空間,更使得本國勞工面臨更嚴峻的低薪與就業危機。

二O一六年民進黨執政後雖換招牌,仍延續了ECFA架構。在外勞政策上,民進黨也延續國民黨的政策,本外勞薪資未脫鉤。二十年後的結果,是多數台灣勞工在本國的生活居然不如外勞。企業在勞動成本每年高漲的情況下,在國際市場難以與中國貨或是東南亞國家競爭,最終是削弱了本土產業的競爭力。

早在2014年,台聯立委就率先反對簽署貨貿協議。台聯認為,ECFA生效三年來,對台灣經濟沒有明顯幫助,反而造成產業空洞化,ECFA後續協議只會加深禍害。

勞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台灣的國安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下對處方。筆者認為:

一、本外勞應全面脫鉤:包含薪資、勞保、健保制度應另立專法管理外籍勞工

本外勞脫鉤不僅是對本勞更公平的設計,更是為台灣勞健保體系的長期財政穩健,所設想的必要之舉。目前外籍勞工納入與本國勞工相同的社會保險制度,不但造成制度負擔,也衍生不對等競爭問題。外勞多為短期工作,最終將回到自己的國家不會長居台灣,卻享有我國的健保與勞保權益,這對本勞不公平。應針對外勞另立專法,訂定適用規範與保險制度,可避免排擠本國勞工權益,並有助於精算制度支出,各自保障本國人和外國勞工。

二、嚴懲逃逸外勞與協力非法工作之仲介、中介者

當前,逃逸外勞問題已非單純的勞動管理問題,而是牽涉到黑市經濟、人口販運、治安惡化的國安議題。根據內政部統計,已經有超過九萬名逃逸外勞藏匿在城市與鄉村中,形成無監管、無稅收的非法勞動市場。這不僅剝削外勞權益,也使守法外勞和本國勞工受到不公平競爭衝擊。應對提供逃逸外勞工作的非法仲介、幫助其洗錢返國的牽線者以及聘用非法外勞雇主,祭出更嚴格的處罰,徹底沒收不法所得,才能中斷這條黑市鏈條,恢復社會公平與治安秩序。

三、就業安定基金應專款專用、公開監督,杜絕成為「小金庫」

就業安定基金原設立目的為協助本國勞工因應產業變動與失業問題,然而多年來該基金實際用途不透明,運作缺乏問責與監督機制,不當動支問題屢見不鮮。雇主每年為外勞繳納巨額保證基金,這些錢卻被官員用於開演唱會、裝修辦公室或是其他跟勞工安定無關的事由,非常離譜。筆者認為,就業安定基金應該收歸國庫,建立審查與公開制度,確保基金流向回歸正軌。

四、落實仲介評鑑機制,廢除形式主義的一站式服務

外勞仲介市場有時因為惡性競爭與資訊不對等,以致消費者權益受損。

目前外勞聘僱流程中,仲介市場有時因為惡性競爭與資訊不對等,以致消費者權益受損。政府為剛落地的外勞推出「一站式服務」制度,但這制度將成本轉嫁給雇主和我國政府,實際上淪為官僚化操作和層層收費的代名詞。筆者認為,政府應建立公開透明的仲介評鑑制度,依照誠信經營、服務品質、糾紛紀錄等標準給予分級,讓雇主與外勞有據可依、優勝劣汰,確保仲介服務市場回歸專業與倫理。

五、外勞政策應依「產業需求」對外開放

在外勞的開放政策上,還應以「產業特性」為基礎進行開放。已缺工多年,台灣國內短期間在人力上難以彌補的產業,應該立即開放。例如高齡化背景下,農村短期人力缺口可採季節性開放制度、服務業或傳產、電子等特定產業,需引進技術外勞。

六、重大傷病個案之雇主應免繳就業安定費,保障人道考量

聘請看護外勞的雇主,絕大多數都出自家屬有身心障礙、或年老病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政府居然還要對他們課徵就業安定費,簡直就是殘忍!

結語

很多人認為,如果開放外勞,那麼本勞的薪水就升不上去。但是現實是,很多產業及工廠迫於缺工之苦,寧可收攤解散。生產利潤未提升致難以以更高薪聘請本勞,聘請的外勞薪資又跟本勞薪資一樣多,還要提供食宿,相較之下,本勞還要自行張羅食宿交通。現行規定本外勞適用我國勞基法的作法,算起來外勞實質所得根本是高於本勞,全世界找不到像台灣政府這樣對待外勞優於本勞的勞動制度。本外勞薪資福利相同,拉高台灣製造的成本,和東南亞國家的企業相較,台灣相對失去了國際競爭力!

台灣的企業當然會以聘任台灣人為優先,但是政府必須考量到少子化嚴重、機器生產未到位、許多服務業是需要人力的參與….等問題,參考亞洲其他國家的薪資福利,台灣勞工平均收入不是最高,低於新加坡、香港等,卻讓外勞獲取比那些國家更高的實質所得,這樣對台灣勞工來說,公平嗎?勞動部訂定的政策,當然要以台灣勞工為優先,若以外勞優先無怪乎被笑稱是「外勞部」。

台灣不應該再被某些特地意識型態的人,舉著所謂的人權大旗,造成三十年來台灣勞工薪資漲幅過慢,產業經濟疲軟不振。現在,該是改變的時候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周倪安
周倪安
台北市人。台聯黨主席。曾任台聯黨秘書長、立法委員、李登輝民主協會理事、電台主持人,曾任立法委員、立法院台聯黨團幹事長、金融機構研究員。台大學士、元智管研所碩士、李登輝學校畢業。主張台灣優先、親美日歐遠中國、支持升級傳統產業、保護農業及弱勢,堅決反服貿,2013年反服貿全台宣講超過800場。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