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2月3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在最後一刻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了一項關稅協定,然而對於中國大陸,則沒有達成任何類似的協議。這一舉措不僅對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讓國際社會對中美關係的未來充滿疑慮。本文將深入探討此次事件背後的細節及其對全球經濟格局可能造成的影響。
根據CTV News(CTV新聞網)報導,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與川普進行會談後,決定延遲對加拿大的關稅實施30天,並計劃任命一位「芬太尼沙皇」來加強邊境管控。這些措施表明,兩國間的經貿關係雖然存在挑戰,但仍有改善空間。
川普與墨加達成協議,全球市場波動劇烈
在經歷數輪艱難談判後,川普終於與墨西哥及加拿大達成了關稅協定。這項協議旨在解決自2018年以來不斷升級的貿易爭端,當時川普政府首次對鋼鐵和鋁產品施加高額關稅,引發了廣泛關注和反響。數據顯示,在2018年,川普對歐洲鋁出口施加了10%的關稅,鋼鐵則為25%,導致了市場的波動以及各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此次協議的達成顯示出雙方都認識到穩定的區域貿易關係對於各自經濟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川普與墨加達成了協議,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指出,川普政府並未與中國大陸就關稅問題達成任何共識。此舉進一步加劇了兩國之間已十分緊張的經貿關係。數據顯示,自2018年至2023年間,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了多個行業的成本上升以及投資減少。
英國拒絕選邊站,歐洲內部意見分歧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爵士(Sir Keir Starmer)在接受《電訊報》(The Telegraph)採訪時表示,英國不會選擇站在歐盟一邊參與對抗美國的貿易戰。他強調,英國應該與兩個重要伙伴——即美國和歐盟保持良好關係,而不是做出非此即彼的選擇。斯塔默的立場反映了英國在脫歐後尋求獨立外交政策的努力。
面對川普威脅加徵關稅,歐盟各國領導人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呼籲歐洲增加本土產品消費,而德國總理奧拉夫·蕭茲(Olaf Scholz)警告說,作為一個強大的宏濟體,歐洲有能力制定自己的事務並將以關稅政策回應關稅政策。這些差異化的反應表明,歐盟內部對於如何應對川普政府的挑戰存在著顯著分歧。
英國負責歐盟關係的大臣尼克·托馬斯-辛蒙茲(Nick Thomas-Symonds)撰文指出,重置與歐盟的關係是為了幫助提升經濟成長、改善生活成本危機並確保邊境安全。他認為,這不是要推翻英國脫歐的結果,而是要在尊重公投結果的前提下,通過實際行動來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數據顯示,儘管歐盟是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23年的貿易額超過8000億英鎊,但從2021年至2023年間,英國向歐盟的出口下降了27%,進口商品則下降了32%。
此外,英國邊境的安全性變得更弱,庇護系統陷入危機,積壓案件達到歷史新高,上一財政年度的成本達到54億英鎊,比前一年增加了超過10億英鎊。英國還未能與歐盟在執法方面密切合作打擊偷渡組織的小船活動,這表明需要採取更多措施來增強共同打擊有組織犯罪和非法移民的能力。
貿易摩擦背後的政治考量
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各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越來越受到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例如,《阿爾賈茲拉》新聞網(Al Jazeera)報導稱,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對川普政府採取反擊措施的同時,中國大陸卻選擇了相對溫和的態度來應對川普的新一輪關稅挑釁。這種策略上的差異反映出不同國家在全球政治棋盤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戰略考量。
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更加穩健且互利的合作模式成為各方共同關注的話題。正如英國負責歐盟關係的大臣尼克·托馬斯-辛蒙茲所言,「我們必須以實際行動來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這意味著,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各國需要尋找既符合自身利益又能促進共同發展的道路。
英國首相與所有27位歐盟領導人及北約(NATO)秘書長會面,討論共同威脅以及更緊密的歐盟-英國防禦合作所能帶來的好處。這表明,為了保障英國的安全,需要與諸如烏克蘭這樣的盟友以及歐洲夥伴合作,以北約為基石。英國與歐盟的合作並不意味著回到單一市場、關稅同盟或自由流動,而是在不違反這些紅線的情況下尋找互利的領域。
結語
綜上所述,川普在最後一刻與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關稅協定,但未能與中國大陸達成類似協議,這一事件無疑為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無論是北美的新一輪貿易協定還是歐洲內部對於川普政策的不同反應,都揭示了當今國際關係中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單方面的行動往往會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世界的經濟走向。因此,如何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促進國際合作,將是每個國家都需要深思熟慮的重要課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局面,推動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