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認為可以透過出口對環境友善的產品,例如電動車(EV)等來補足國內商品和服務的內需不足,進而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中國政府應該是判斷這樣的做法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現在與《25年前以出口導向而帶動經濟成長》的時代已經不同,現在世界似乎沒有意願配合中國的戰略。儘管中國領導階層是渴望如願,但這種戰略並不奏效,未來也不太可能取得成果。
一、處於嚴峻狀態的中國經濟
幾乎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經濟已經處於很緊迫的狀態。從2021年房地產巨頭恒大集團(Evergrande)承認經營危機開始,房地產的危機就走上惡化一途。由於當局長期置之不理,房地產危機就導致住房銷售和建設活動的低迷。今年1至2月,住房銷售額和去年同期相比,是下降了33%,而開工量則下降了30%。
但問題不僅如此,房地產危機導致個人和金融機構背負著龐大而不可靠的債務,這對於支撐經濟成長的金融體系造成了壓力。此外,住房銷售下降導致房地產價值下跌,因此造成家庭資產減少,而抑制了消費。同時,依賴房地產開發而獲得收入的地方政府,因為房地產危機而難以償還債務,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難以向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務。
但是中國領導階層對於這些問題的卻是以錯誤的方式加以對應。由於多年來未能因應房地產危機,問題就進一步擴大。而最近的應對措施也不足以因應房地產開發企業走上長期破產的影響。輕微的利率下調之效果雖然經過好幾個月,但並不明顯,由於中國人民銀行一直堅持進行輕微的利率下調,因此追加下調利率也幾乎是徒勞的。此外,國有銀行提供貸款的“白名單”計畫之預算不多,無法彌補房地產開發企業數千億美元的損失。而目前試圖加強製造業和出口的努力也是失敗的。
的確,出口導向的成長模式在過去曾經成功。事實上,中國因為這種模式而使中國在1990年代至201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長。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當時,中國只能依賴出口,而且由於發展仍不充分,消費者需求不足,所以內需就依賴於必要的基礎設施之建設。當時中國是無法在自己國內消費本土所生產的產品的。
二、世界對中國出口的接受越來越採否定的態度
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世界市場能夠輕易滿足中國的需求。雖然中國在開始出口時的全球出口占有率僅約2%,但現在已占了約15%,各國要在不損害自己經濟的情況之下進一步接受中國的產品已經變得相當困難。中國所處的情況是:已經無法再採取和25年前相同的戰略。
世界對中國出口的接受越來越採取否定的態度。美國在2018年和2019年對於中國產品徵收高額關稅,現在正考慮對電動車和電池等產品徵收額外關稅。歐盟對中國在其內部市場中大量傾銷廉價的電動車感到不滿,而正在檢討課予報復性關稅。
英國正面臨大量充斥其國內的中國拖拉機(tractor)和建築機械而傷腦筋,這種情況無疑是因為中國國內住宅建設的減少,導致對這些產品的需求減少。英國政府已經啟動了反傾銷調查,並對電動車表示關注。
巴西、印度、印尼、智利和墨西哥指出了中國在鋼鐵、陶瓷、化學品等領域的傾銷行為。智利正考慮對中國鋼鐵徵收15%的關稅。印度將中國的螺栓、鏡子和真空隔熱瓶列為傾銷品項。印尼考慮對合成纖維徵收反傾銷關稅,因為中國產品的大量流入威脅到了其國內的產業。
整體而言,對中國出口的反對力道是相當大的。
僅在今年,世界各國政府就已宣布了70多項與中國進口有關的措施。而在2021年和2022年所採取的措施則有50項。
顯然,情況將不再像25年前那樣。經濟主要依賴於出口的模式將會失敗。中國政府的規劃者和政策制定者可能在當前仍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仍有著過去成功的記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將會意識到這一個狀況。到時,中國政府就會努力於去解決目前仍在進行中的房地產危機,從而來擴大國內需求。但擴大國內需求對於中國來說,也並不那麼簡單。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