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文化

一人一千救台灣 別讓台灣凍死廣寒宮

  文/李建畿(福和會副理事長、台灣人...

【專欄】沒有靈魂不會有真愛

  人的存在和一塊石頭的存在是不一樣的...

岩脈茶光—茶人的時光旅行系列之31

《茶席上的秋光》 秋天自茶杯的圓弧走過 沒有...

2025客畫入微 親子探索客家園區生態魅力

記者邵敏/高雄報導 高雄的秋日午後在繽紛筆觸中亮...

PASIWALI邁入第8屆 首屆主題曲競賽頒獎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的「T...

【郭老論美】《 以色彩譜寫的生命讚歌 》~解讀廖氏...

  首先讓我們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19...

青年會領聖火開道 族人齊聚慶豐收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2025 年多納黑米豐收祭...

夏氏宗親會40週年慶 名人齊聚一堂全球宗親賀電紛至...

  夏氏宗親會 40週年慶今(15)天...

【 郭老詩畫輝映 】《 畫我邦園 》系列之16

  《 東北灣岸 -- 熱情 》 別...

岩脈茶光—茶人的時光旅行系列之30

  《月說不想睡,茶說來一杯》 月亮從雲層口袋...

【專欄】讓我們談一場史詩級的戀愛吧

  如果我們能創造出詩,我們就能創造出...

「新台幣之父」 故總統嚴家淦先生120歲冥誕紀念新...

  文/張弘光 前行政院長陳冲說...

客委會啟動「客家瓦屋再生計畫」 保存聚落風貌、傳承...

  為保存客庄聚落風貌、延續傳統建築技...

【專欄】尋找真實的自我

  文/陳 銘 堯 台灣文學在自我面...

岩脈茶光—茶人的時光旅行系列之29

  《茶與愛情》 一盞茶,是我們孤獨的錨點 ...

蘆洲故事館推動無形文化資產 舉辦蘆洲國姓醮國姓爺信...

(記者鄭松維∕新北報導)蘆洲故事館與蘆洲燈篙會為推...

體驗林園濕地生態與清水巖奇岩地景之美 高雄乘風而騎...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主辦的...

從文化到創新 「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展現臺灣面向海...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創新啟動「復振航...

移民署邀愛莉絲傳遞幸福 讓曲肯 Rice 飄來濃濃...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長長的人龍就等著她出現,愛...

【專欄】中國傳統政治中的貪污結構-在前近代農業社會...

  國民黨與共產黨都脫離不了儒家思想,...

TAKAO豐潮大市集營收創新高2日破880萬 烤豬...

記者鍾和風/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城中,走嗎?」散步臺北城中 打開古蹟與老店故事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座落臺北車...

【郭老論美】《 從小見大的心靈座標 》~解讀廖氏色...

  首先省思每個人觀賞一幅畫(尤其是抽...

岩脈茶光—茶人的時光旅行系列之28

  《紅茶的完全氧化》 鮮葉舒展在光的刀口...

專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