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小心大野狼、保護下一代 親...

小心大野狼、保護下一代 親子講座教您防範性騷擾與不當接觸

Date: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然而兒虐事件卻層出不窮,台北市一間非營利幼兒園疑似發生特教、早療兒被拖著跑的虐童事件;台南市一名2歲謝姓男童身上滿布傷痕,新舊不一,疑遭生母及其同居人凌虐致死;台東縣1名11月大女嬰因全身傷痕累累送醫,頭部明顯遭受重擊,林嬰母親及其高姓同居人聲押獲准。少子化的趨勢下,如何保護好我們的下一代,除了需要政府提高重視,更需要社會每一個人投入關注。

兒童虐待主要分為身體虐待、疏忽、性虐待及精神虐待等四種,在台灣,兒虐主要的樣態仍以身體虐待居多,但性虐待卻是兒虐事件中最不容易被發現的犯罪案件。板橋扶輪社長期專注兒少保護議題,今年與亞東醫院展開兒保公益合作計畫,推動「台灣兒少保護社區亮點強化方案」,希望透過教育講座、成長課程,強化兒少保護的「預防性」工作,減少各種兒虐事件的發生。

板橋扶輪社、板橋區八個扶輪社、新北市板橋區中小學家長協會、臺灣醫師聯盟、新北市議員黃淑君、新北市議員李宇翔於上周六(10/28)聯合主辦性平親子講座「小心大野狼_淺談性騷擾與不當接觸」,開放參與對象為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與家長,希望透過親子講座,促使家長及孩子能夠共同學習性平相關知識,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板橋北區社Luke副社長、板橋南區社Mercury社長、板橋社Brain社長、板橋中區社Incenes社長、板橋東區社Davie社長、板橋東區社Taylor秘書、新北市第二分區Jack助理總監 (由左至右)。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板橋北區社Luke副社長、板橋南區社Mercury社長、板橋社Brain社長、板橋中區社Incenes社長、板橋東區社Davie社長、板橋東區社Taylor秘書、新北市第二分區Jack助理總監 (由左至右)。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板橋扶輪社社長羅浚晅醫師表示,板橋的發展歷史甚早,清治時期是臺北地區西邊重要的商業聚集地,二戰結束後,改稱臺北縣板橋鎮,1972年,升格縣轄市而改稱為板橋市,1990年代後期新板特區開發,強化了板橋做為商業樞紐的地位。時至今日,板橋市改制為板橋區,人口達55.4萬,板橋扶輪社創立57年,見證了板橋從小鎮蛻變為新北市政經中心;板橋社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此次活動很榮幸邀請到醫療專業團體共襄盛舉,並於講座當日,同步發佈「兒少虐待臨床表徵12點提醒」,製作兒少保護宣傳單,藉以喚醒社會對兒少保護的重視,增進大眾對兒虐個案的警覺性。

板橋扶輪社「兒少虐待臨床表徵12點提醒」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板橋扶輪社「兒少虐待臨床表徵12點提醒」圖:板橋扶輪社提供

為更深入社區推廣各項公益服務,這次活動板橋社也邀請板橋區其他八個扶輪社共同參與,包括板橋北區扶輪社G.T.黃耀煌社長、板橋東區扶輪社Davie 莊金盤社長、板橋南區扶輪社Mercury 崔朝陽社長、板橋西區扶輪社Travel 曹家榮社長、板橋中區扶輪社Incenes 張馨文社長、板橋群英扶輪社Ted 秦嘉謙社長、新北光暉扶輪社Kenny 方建興社長、板橋扶青社William 陳冠侖社長,均對當日親子講座表達熱烈支持,未來希望一起持續拓展出去。

板橋扶輪社總監當選人張煥章建築師說,扶輪提供服務的方式主要集中在七個領域,其中「母親與兒童健康」就是我們所關注的。兒童是國家的主人翁,今年台灣新生兒迄今只有11萬,但兒童家暴案件每年高達4萬件(各年齡層統計),因此,板橋扶輪社特別重視兒少保護,將邀請各方面專家演講推廣,在這個議題持續努力。

臺灣醫師聯盟常務理事鄭豐洲牙醫師也說,很高興能與板橋區八個扶輪社合作。希望家長及孩子共同學習性平概念,除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回到家庭後,家長可視情況延伸教育。未來將持續提供專業諮詢,期待建立更完整的兒少保護網絡,善盡醫療人員的社會責任。

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表示,最近社會「MeToo」事件頻傳,驚見很多案件發生時期是在求學階段,學童難免因為對於性平認知過少,在人生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痕,透過講座的開辦,希望可以讓更多孩子避免傷害。

新北市板橋區中小學家長協會理事長黃啟倫表示,透過這次講座,讓台灣兒少保護社區亮點強化方案,能多方面宣導,幫助孩子們在學習上,能有安全互相尊重的環境。同時也需要家長一起建立觀念並宣導,幫助孩子們在健康環境下成長。

亞東醫院兒少保護中心黃淑貞組長表示,根據衛福部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性侵害被害人超過半數是未成年人,近八成的加害人是熟識者所為。因此從小協助孩子建立身體自主權及明確的身體界線,有其必要性,自我保護要從小做起。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但受虐兒童卻不減反增,隨著社會結構改變、網路媒體影響,社會問題轉變地更複雜與多元,重大兒虐事件或家庭暴力事件的發生,顯示社會安全網絡出現了破口。板橋扶輪社「台灣兒少保護社區亮點強化方案」起跑,希望能喚醒各界對兒少保護議題的重視,藉由醫療專業團體所製作的「兒少虐待臨床表徵12點提醒」,讓兒虐事件能及早發現與確認,並透過「人人都是兒少保護社區守門員」的概念,落實通報制度,增進兒少保護的覆蓋率;藉由民間團體與社會力量的緊密串連,我們才能撐起完整綿密的兒少安全網,接住每個寶貝的兒童,讓他們平安健康、快樂成長。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http://vigormedia.tw/
銳傳媒 編輯中心 http://vigormedia.tw/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