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

【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系列之六

Date:

畫作說明:布上油畫 100P= 162×112 cm. 郭少宗2017年4月

[ 有關彼岸花的謊言 ]

 

噬血的海峽吞噬了出海口的紅日

漫天的霞光釀成濃烈的葡萄紅酒

偽裝成喜鵲的烏鴉群

突然集體瘋狂…..

狂飲詩人的炙血,如波霸奶茶

狂啜畫家的豆眼,如淡水魚丸

狂啃情人的私語,如阿婆鐵蛋

狂歌政客的謊言,如淡水暮色

鴉群再變身成鋼鐵大冠鷲,橫空掠過

爭先啄食擱淺在吊橋上的夕陽……

而後,所有妄念嘎然而止

 

只剩下彼岸花生死對峙

妖魅的夜香喚醒前世的記憶

短暫春夏的同根同源

花綻時節卻花葉不見

天縱奇才卻又嫉妒奇才

天生麗質卻又橫遭詛咒

 

「花妖曼珠」為何盼望不到綠葉?

「葉妖沙華」 總是無奈緣吝一面

人生長恨,何止水長東

情深緣淺,遙祭黃泉途

生命虛妄,憑添無限憾

永世詛咒,望斷彼岸路

 

[ 詩畫賞析 ]

本人居住的北海岸一帶,自古生長「金花石蒜」,金黃色花瓣,輕巧的花蕊,配上直挺的翠綠花梗,花葉不相見。另一異色品種顏色艷紅,稱作「彼岸花」,被世人賦與許多神話傳說,因其艷魅色彩,是生死陰陽、浪漫戀情的最佳代言花。

詩詞開端用歇斯底里的狂想,將淡水風土、藝術陶冶、日常情境、妄念綺思,拼貼成一幅瑰麗的黃昏暮色。給主題的「彼岸花」增添詭譎的背景顏色。

曼珠沙華有浪漫優雅的花容,花葉不相見,被世人賦與許多神話傳說,因其艷魅色彩,是生死陰陽、浪漫戀情的最佳代言花。(取自網路)

點題的「曼珠/沙華」其隱喻人設就是「花妖/葉妖」,延伸出生死兩茫茫,花與葉遺愛終不得的千古悲劇。同時影射了懷才不遇以及知音難尋的藝術家處境,進一步涉及生命旨趣與人生意義的宗教範疇。

詩能詠懷,從生涯際遇感受而出發;詩亦能言志,從生活細節觀察而體會,此詩由花朵的奇特生態,推衍到藝術哲思,最後總結「人生虛妄,謊言一場」的宏大論述,真是始料未及的。

至於抽象畫的鬆散構圖,繁雜線條,宛如一張塗塗抹抹的人生試卷,有不確定的意志,不清晰的意象,無疑烘托出了一幅生活荒原,精神廢墟的末日景象。唯有紅色的花瓣,搭配綠色的枝幹,強烈地象徵彼岸花的妖嬈、魅惑,尚有一聲聲深沉呻吟,以及壓抑的嘆息。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