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歐美有一本引起關注的書,該書的書名為《眼睛看不見的人們》(法文的標題是:Les Aveuglés),其副標體是《德國與法國如何為俄國開了大道》。正如副標題所說,這本書揭示了以德國和法國為中心的西方外交在過去20多年間(特別是在兩年前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的挫折。
一、東方外交的成功
作者是法國《世界報》受到肯定的外交記者、前編輯部主任Sylvie Koffmann女士。她採訪了《包括歐美多位政策制定者和外交官在內的眾多人物》,而在去年秋天出版了這本書,自那時起,她就在各種媒體上受到關注。
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德國對俄羅斯的原油依存度超過三分之一,天然氣約占50%。作者指出:這反映了冷戰時期東方外交的成功。
當時的西德社會黨(SPD)黨魁兼總理布蘭徳(Brandt)開啟的東方外交,被繼承政權的政府持續推動,其目的在於透過接觸而不是透過對抗,想要來改善與東方國家的關係,亦即改善與《蘇聯為中心的東方世界》的關係。冷戰結束後的「柏林圍牆的倒塌」(1989年)和隨後的東西德統一,德國將之評價為是「東方外交的成功」。但是,作者指出,一直堅持與蘇聯建立良好關係的西德在1980年代對於推動民主化運動的波蘭的團結工聯(波蘭語:Niezależny Samorządny Związek Zawodowy “Solidarność”)和東歐各國的人權狀況都相當冷淡。
二、最大的過錯
冷戰結束後,德國擴大了東方外交的路線,他們認為透過貿易和經濟合作建立相互依存的關係是可以確保和平的。與俄羅斯相連的波羅的海天然氣管線計畫”北溪2號(Nord Stream 2)”是前德國總理梅克爾最大的錯誤。作者質疑梅克爾女士對俄羅斯和普丁總統的判斷是否正確。德國對俄羅斯的和解態度,部分原因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帶給俄羅斯1000萬人以上犧牲所產生的愧疚,以及德國對《蘇聯承認德國統一》所做的感謝。而法國自從沙皇時代以來,就對俄羅斯有親近感,“在不尊重俄羅斯的情況下,是無法管理世界”的想法就深深根植於法國的精英階層當中。
因此,法國一直堅持將俄羅斯納入歐洲安全體系當中。即使在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仍然邀請普丁訪問法國,並在入侵烏克蘭之後與普丁具有接觸,而保持了對俄國和解的態度。作者將《2008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所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峰會》認為是德國和法國所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該會議的焦點是烏克蘭和喬治亞的加盟問題。美國和東歐國家力圖使他們加入,但梅克爾女士和當時的法國總統薩科奇則反對,他們稱說這會“挑釁俄羅斯”。此外,德國還說:“由於喬治亞與俄羅斯處於衝突凍結的狀態,因此無法加入NATO”,其理由是:因為俄羅斯所支持的分離派控制著喬治亞的一些領土。而東歐就反擊說:“如果這樣子說的話,那麼在西德與東德統的1990年以前,處在衝突凍結狀態之下的西德,也不應該被允許加入NATO”。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古老的歐洲(德國和法國)和美國以及支持美國的新歐洲(東歐),在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上發生分歧,而使得討論模糊掉。由於德國和法國堅持不讓步,因此NATO就無法達成一致的共識。
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之後,俄羅斯支持親俄派佔領了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等地。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德國、法國、俄羅斯和烏克蘭四方就達成明斯克協議,而開始談判。
作者說:當時歐洲有觀點認為應該採取非談判的選擇,亦即:烏克蘭應該放棄頓巴斯地區,而在剩下的領土上面重建國家,因為如果堅持透過明斯克協議來談判的話,俄羅斯將繼續干擾烏克蘭。這是英國的主張,英國懷疑普丁的誠實,而與美國一起開始對烏克蘭進行軍事援助。在此之前,英國無法忽視俄羅斯新興財團對倫敦市和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巨大投資,但最後英國將之放棄。這也是烏克蘭能夠抵禦俄羅斯軍隊之侵略的一個因素。
三、溝渠是很深的
作者表示:“很可惜的是”,由於英國脫歐,它對德國和法國以及支持德法的義大利加以說服的影響力就不夠,而德法兩國信賴普丁而陷入了與俄羅斯的談判。
獨立於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小國和東歐其他國家一再指出俄羅斯和普丁的威脅。作者表示:“現在德國和法國終於開始睜開眼睛了。”但事情並不簡單。
德國和法國也把烏克蘭所反對的停火談判放入到視角當中。東歐主張:“除非俄羅斯發生變化,否則安全無法保障。要使俄羅斯發生變化,首先該國必須在戰爭中敗北。至於德國法國則認為”有一天必須把俄羅斯包含在內,以建立歐洲的安全體系,而東歐則認為應該在對抗俄羅斯的前提之下,去建構歐洲的安全體系。作者表示,這個分歧的溝渠是很深的。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