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政治惡鬥下的全面停...

【專欄】政治惡鬥下的全面停擺:2025美國政府關門危機深度解析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國聯邦政府大門沉重關閉,華府政治鬥爭蔓延成全國性災難,白宮與國會之間的預算對決已演變成全國性的治理危機。

「這是一次必要的對抗,我們必須清理華盛頓的浪費開支。」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 的強硬表態,揭示了2025年10月1日開始的美國聯邦政府停擺事件背後的政治決心。這是近7年來聯邦政府首次陷入大規模停擺,影響範圍從國家公園到機場安檢,從科學研究到食品援助。「當前的政治敵意與以往相比已大不相同」,這場停擺已成為行政部門與國會之間一場關乎預算支配權的激烈對決。

停擺始末:預算僵局與政治博弈

美國聯邦政府於2025年10月1日陷入停擺,這是自2018年至2019年那次長達35天的停擺以來的首次。這場危機源於共和黨主導的行政部門與民主黨占多數的國會議員之間未能解決預算僵局,雙方就維持政府運作的資金安排無法達成共識。政治對峙影響了涵蓋10月及之後時期的政府資金安排,預計將在美國各地造成廣泛混亂。

白宮方面主張國會應先通過一項 「乾淨版」臨時撥款法案,純粹維持政府資金支出於現有水準7週,以避免政府停擺。然而,民主黨則堅持要求在法案中納入延長健保稅收補助等條款,以確保部分重要社會政策不因資金到期而中斷。雙方立場鮮明對立,使得協商陷入僵局,最終導致政府資金斷炊,聯邦機構被迫進入停擺狀態。這場對峙不僅是預算數額的爭議,更反映了雙方在政府角色和優先事項上的根本分歧。

全面影響:社會服務與經濟衝擊

政府停擺對美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產生了立竿見影的影響。據估計,約有75萬名聯邦員工被迫放無薪假,直到復工前不發薪資。這些員工中,被歸類為「非必要」的聯邦雇員會被要求待在家裡,而且沒有薪水;而攸關國家安全與人民性命的 「必要」人員,例如現役軍人、邊境巡邏隊、機場塔台管制員則必須在沒有薪水的情況下繼續工作,這種情況已引發多個工會組織的抗議行動,並可能影響國家安全與公共服務的品質。

公共服務也受到嚴重影響,國家公園與博物館面臨關閉,護照與簽證的申請審核會延遲,各種政府資助的研究計畫被迫中斷。美國郵政服務的運作也受到波及,一度宣布調整國際郵件處理流程,顯示停擺造成的混亂局面。根據一家保險公司估算,政府每停擺一週,都會讓美國的經濟成長減少0.2%,若停擺持續一個月,可能導致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下降近一個百分點,對正在復甦中的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全球經濟信心。

政治角力:行政立法對立的新高度

這次政府停擺與以往相比有著本質區別,凸顯了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愈演愈烈的權力鬥爭。政治分析家指出,「白宮與國會間的對立程度與之前相比已大不一樣」,這是最根本的區別。川普政府藉「停擺」向國會民主黨人發起正面對決,意圖推動削減民主黨支持的項目、重組聯邦機構的運作方式,顯示這場預算之爭已超越傳統的財政政策分歧,演變為治理理念的全面對抗。

白宮管理和預算局已致函聯邦機構,建議它們 「利用這次機會考慮精簡機構運作」 。白宮發言人卡洛琳·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明確表示,若政府關門持續,「機構調整將是不可避免的後果」。與此同時,國會民主黨則展現出「罕見的團結」,希望在斗争中捍衛其政策優先事項。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在社交媒體上明確表態:「行政部門在政府『停擺』期間的越權行為越發過分,我們應該挺直腰桿,而不是屈服。」 雙方互不相讓的態度,使得解決僵局的談判難以取得實質進展。

解決前景:四種可能結局與長期影響

對於如何解決這場僵局,政治觀察家分析了四種可能的情境。第一種可能是再有5位民主黨人倒戈,使參議院達到通過法案所需的60票門檻,結束停擺;第二種可能是隨著停擺持續,民主黨承受的壓力加大,選擇見好就收,將停擺視為凸顯醫療補助削減問題的一次短期抗爭;第三種可能是白宮誤判形勢,最終被迫讓步,向民主黨釋出讓步,例如延長健保補助;第四種可能是僵局持續過久,雙方都背負責任,現任議員將在2026年的期中選舉上承受選民的怒火。

眾議院共和黨人已取消原排訂於下週的表決議程,顯示行政部門有意將政府關門的戰線拉長至本月中旬。目前眾議院到10月14日前都沒排定議程,也代表聯邦政府關門的兩週內,眾議員們恐都不會回到國會山莊處理問題。這種策略顯示白宮認為延長停擺對其政治利益影響有限,甚至可能有利於推動其政策目標,但這種計算風險極高,可能引發公眾強烈反彈,並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結語

白宮管理及預算局正與各部會及內閣部長合作,確認哪些地方必須進行削減與調整。白宮發言人坦言,「如果政府關門持續下去,機構重組將是不可避免的後果」。政府關門的戲碼在美國政治中不斷重演,但這次的對立程度超出了以往的界線。無論最終哪一方讓步,「這場爭鬥無疑將造成巨大傷害,我們所有人都會受到影響」,這場停擺的傷痕將深深烙印在美國政治生態中,並對全球觀察美國民主制度運作的人們提供一個值得深思的案例。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