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老的過程需要學習 成功熟齡...

老的過程需要學習 成功熟齡很重要

Date:

2023年11月11日媒體刊出【以防萬一, 活到100歲,覺醒篇】,因為逢值台灣銀髮族快速增加,再加上長壽已經是必然的趨勢,筆者以台灣老年精神專科醫師的角度,特別在健康老化的觀念以及「防範未然、健康促進」可以作為的措施上提出見解與建議。

首先,務必要打破「山中長有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的迷思。聯合國報告指出,1990年全球只有九萬二千人能活到百歲,但2021年百歲人口逾六十二萬人,到了2030年,人數更將超過一百萬。百歲世代來臨,每個人都要「以防萬一」活到一百歲,瞭解長壽是現在進行式,面對比想像更長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超前部署。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代表每五個人就有一人六十五歲以上。日本200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但台灣老的速度比日本更快,日本從65歲以上占比達14%的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花11年,台灣卻只有7年;預估日本邁向極高齡社會,即高齡人口占28%約需16年,但台灣只需10年。台灣面臨的不只是高齡化,而是快速高齡化。

實現健康老化除了保持運動,也要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圖/王永志提供)

其次,要準備好活到銀髮族仍要工作的心態。台灣搭上疾駛的超高齡社會列車之後,預估2028年,十五到至六十四歲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低於三分之二,人口紅利消失,工作年齡人口結構將更趨高齡化,未來將近一半為中高齡;幼年與老年人口將於2060年超過工作年齡人口,扶養比逾一百,且預估這個時程還可能再提前。當熟齡人口變多,占工作年齡人口比率愈來愈高的情況下,我們務必要為熟齡與老後做準備,賦權培力個人面對老化,不但要「提前做好各項準備,以因應老年生活的到來」,更要保持健康與活力;因為熟齡人士健康有活力,國家才有生產力,同時也攸關台灣社會是否有良好的競爭力。

千萬別再以「銀髮海嘯」等負面標籤來看待高齡化,因為現代的70歲,可能等同於過去的60歲,甚至更年輕。老年定義翻轉,即使成為65歲法定老人,依然充滿無限可能。台灣神經醫學權威、台北榮總特約醫師劉秀枝今年75歲,她說:「我是容顏不再、動作遲緩,但腦細胞仍活躍的銀髮族。」

最後,努力的健康老化,是每位民眾務必要養成的好習慣。要實現健康老化,你可以採取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議:

1.均衡飲食: 攝入多樣化、均衡的營養對於健康老化至關重要。包括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物、蛋白質和健康脂肪。

2.保持適度的體重: 維持健康的體重對於減少慢性疾病的風險很重要。過重或肥胖可能增加患心臟病、糖尿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3.定期運動: 規律的體育鍛煉對於保持心血管健康、維持肌肉品質、減輕壓力等都有益。老年人可以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和靈活性活動。

4.充足的睡眠: 睡眠對於身體恢復和維持大腦功能至關重要。成年人一般需要每晚7-9小時的睡眠。

5.精神心理健康: 具有良好的情商(就是EQ)、管理好壓力、保持積極的心態,對於健康老化很重要。社交互動、興趣愛好和心理健康支援都可以有助於保持心理平衡。

6.預防醫學: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預防醫學包括定期體檢、接種疫苗、監測血壓、膽固醇和其他生化指標。

7.避免煙草和限制酒精: 煙草和過量的酒精攝入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包括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系統問題。避免吸煙,限制酒精攝入對於健康老化是重要的。

8.保持認知活動: 維持大腦活躍,參與學習新技能、解謎遊戲、社交活動等,對於防止認知功能下降有幫助。

請注意,這些建議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長期保持。此外,個體存在差異,在採取任何新的生活方式改變之前,最好諮詢醫生或專業健康從業者,以確保適合個別需求。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楊聰財
楊聰財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醫學博士、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院本部性騷擾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衛福部公共衛生/精神醫學/心理健康顧問、楊聰才身心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院長、專業社會心理學教師。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