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鄉野傳奇】謀財色,害人牛...

【鄉野傳奇】謀財色,害人牛的社會奇案 -龍崎區石嘈店仔「牛爺公」小祠

Date:

龍崎區石嘈店仔「牛爺公」小祠不只是龍崎區唯一的動物有應公廟,更是歸仁、關廟、龍崎等三個行政區中唯一的一間動物有應公。這是件慘絕人寰的謀色、謀財害命的駭人事件,受害的不只是人,還有一條忠厚耕牛。

住在石嘈店仔的余沅山(1974年生),其頂六代祖有五兄弟,其中老大、老三、老四等三兄弟早死,只剩老二余土員、老五余守。余土員以做糕仔維生,娶妻,未生子女;余守務農,也娶妻,生一子三女。

余守的妻子外遇賣油蔥仔,余土員則覬覦弟弟余守的田地,於是余土員與賣油蔥仔密謀要殺害余守,待事情了結後,賣油蔥得余守的嬌妻,余土員得余守的田產。日昭和6年(1931),兩人聯手用斧頭打死余守,再將余守的屍體拖至牛棚內,將余守的血沾在牛角上,嫁禍於替余家耕田的耕牛上,說誑係耕牛觸死主人,必須殺死償命。耕牛淚流三天三夜,最後仍被兩人撲殺,含冤而死。

日警前來調查,在余土員的床下搜出沾血的斧頭,將兩人逮捕到案。在警局,兩人辯稱那是撲殺耕牛留下的血跡,警察雖動刑逼供,兩人堅不認罪。最後警察雖放人,但兩人釋回後不久,便相繼去世。

冤死的耕牛死不瞑目,開始作祟余家,余家人居家不寧,有的搬出祖厝,留在祖厝的人,於一年三節,祭拜冤死耕牛,而以「牛爺公」呼請之。

此後六十多年,余家男丁都不長壽,至余沅山這一代,共有13人不到30歲便死於非命,而能逃過此劫的是搬離祖厝的男丁,此一現象,余家後代並沒有人注意到。

住在石嘈店仔老祖厝的余沅山身體一向虛弱,病痛纏身。民國97年(2008)的某一天,他去外地找朋友泡茶聊天,現場有位大聖爺的女乩童,見余沅山身體不好,有病在身,想要幫他治病。經大聖爺查明病因後,隔日,女乩童告訴余沅山說:「汝身體不好,是有人要收掉汝的命,這是因果病。」於是告訴余沅山頂六代祖的前因後果。

知道此事之後不久,有一晚,余沅山夢見庄廟龍安寺主祀神明顧夫人媽來余家處理事情。余沅山不知顧夫人要處理余家的什麼事,便去龍安寺請示顧夫人媽:「是不是關於牛的事情?」獲得允桮確認。

原來,牛爺公含冤而死後,告冤於東嶽大帝,東嶽大帝准其報復,牛爺公領有黑令旗回來報仇,如今,大聖爺反而要收拾牛爺公。牛爺公去向顧夫人媽求救,顧夫人乃委託庄廟另一主祀神明謝府元帥處理。謝府元帥與牛爺公協調,牛爺公表示:祂要得余家的香火。於是在余沅山主持下,謝府元帥踏祠址,定祠向,在住家庭院創建了「牛爺公」小祠,除奉祀牛爺公外,也將余守的魂靈引入祠內,與牛爺公同享余家香火奉祀。此後,魔咒解除,余家一帆風順。

牛爺公相當靈聖,茲舉三例以為驗證:
余沅山所到之處,常有通靈者問他說:「你怎麼跟著一頭牛?」最少有十個人講過。余沅山總笑著回道:「帶出來?迌(tshit-thô)。」
「牛爺公」小祠創建後隔年,有一天,叔叔余基吉(1960年生)回來找余沅山泡茶,叔叔說:「我做了一個夢。」
「我知道你做什麼夢,」余沅山問道:「你是不是夢見牽一頭牛去烏山頭清泉寺看戲?」
「你怎麼知道?」叔叔驚訝問道。
「我也夢到。」余沅山回道。
原來是牛爺公討著要做戲,於是「跋桮」請示做戲日期,牛爺公諭示道:「農曆8月10日。」余沅山請了一棚布袋戲,演了一天的戲。
演戲兩年後,牛爺公托夢龍安寺紅頭法師,要他跟余沅山說,祂是牛爺將軍,祂的子弟很多,但沒水可喝,無水可洗澡。余沅山於是請示了地點,蓋了一座四方形水泥水池。半年後,紅頭法師來跟余沅山說:「有人在罵,垂直的水池怎麼下去?要改為牛浴堀仔。」
余沅山向牛爺公秉道:「祢不要罵我,我沒有錢,祢要我改,祢要保佑我賺錢。」余沅山以養雞為業,兩年後賺了錢,才將水泥水池改為牛浴堀仔。

小祠左前方的牛浴堀仔。

「牛爺公」小祠的前身是三塊石頭的石祠,坐落在昔時百年老龍眼樹下的的牛稠地,沒有香爐,祭拜時線香就插在地上。舊牛稠地在今余沅山屋前養雞場的南邊飼料桶的位置。

舊牛稠地在今余沅山屋前養雞場的南邊飼料桶的位置。

「牛爺公」小祠為磚砌黏大理石,塑膠頂,一落雙倒水建構。正牆嵌「牛爺公」神位碑。祭壇為磚砌水泥鋪大理石,上置香爐、長明燈和花瓶。祭壇前置一張四方折疊桌,上置供果。

正牆嵌「牛爺公」神位碑。 (左) 「牛爺公」小祠的內部擺設。

小祠祠埕有一白鐵桶,權代銀爐。小祠右前方置一水桶,牛浴堀仔在小祠左前方。小祠原本沒有祭典日,牛爺公諭示做戲的日期,剛好是小祠入火安座的農曆8月10日,此後,便以這日為小祠祭典日,余家人祭拜之。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許献平
許献平
許献平 1953年生,臺南市七股人,屏東師專、高雄師大、中山大學中研所碩士。曾任國小教師、高中國文老師。現任《臺南文獻》編輯委員、鹽鄉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曾獲選「九歌111年小說選」、南瀛文學小說新人獎。出版有小說、散文及文史書籍30餘本。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