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

【郭老詩畫交響】英雄狂想曲系列之七     

Date:

畫作說明:布上油畫100P=162×112 cm. 郭少宗2017年4月

[ 櫻花泣血記  ]

 

紅於記憶中流淌的熱情   紅勝陽光

紅於夢魘中碎裂的音符   紅在渴愛

紅於憧憬中朦朧的殿堂   紅若叛逆

紅於宿命中脫俗的血液   紅乃原罪

紅於創作中頻繁的誤會   紅本愚昧

多少個紅?全都飄墜在春泥敗德的奢華中

你,紅不過今夜一夕寒雨

 

無從計較愛的本質

承諾是一張褪色的過期票根

典當青春期盲動的性興奮

焚化爐每天喘著大氣

    青春肉體可真便宜

靈骨塔在終點站招手

    佯稱典藏大師的創意

 

姑且不論影子的重量

你的魂魄翻騰於霓和虹之間

而第三頂冠冕屬於死神的榮耀

你的血液非黑即白

你的年輪非春即秋

一旦被精神分裂症者的偏執狂幸寵

只剩爛命一條

千金不換

 

[ 詩畫賞析 ]

櫻花的花語(象徵)是:幸福、熱烈、純潔、高尚、淡泊,然而櫻花全面性地快速綻放和一夕凋零,卻讓人憧憬、傷感,卻又浪漫不已。

詩人居住於台灣北海岸,偏偏櫻花季節就是濕冷陰鬱的春寒天候,都說環境影響生活,地理塑造氣質,於是,這闕詩映照了詩人悲愴人生觀,以及投射著快速惡化的大環境。

「泣血記」是一則嚴峻的宣示,開章即展開一連串的紅色警句,沈重的五樁紅色原罪指控,詩人沁浸在櫻花國度,體會特別的負面領悟,一句「敗德奢華」對櫻花的定義,與眾不同,極其乖張。

從櫻花的短暫華麗,極度悲壯的「紅顏薄命」思緒中,詩人大膽描繪生命道理,從青春期跳到落花死亡,順著賞櫻花大道,抵達終點的焚化爐與靈骨塔。這是多麼快速的落幕,多麼殘酷的宿命!

然而,詩畢竟是詩,詩人從自艾自怨得到治癒,讀者從意象爆炸得到啟發, 在終段力圖掙脫醜陋的大環境、坎坷的不歸路之中得到靈性昇華。

抽象畫就像一條長長的櫻花道,在冷雨飄搖,寒風凜冽之中,拖著步伐,緩緩前行。觀者隱約可見一路櫻花綻開凋零,不論枝頭或路途,只見一片艷麗和殘紅,訴說著悲涼人生的無限惆悵。只見紛紅駭綠之間,黑白色塊阻隔,鬼魅一般出沒,使得泣血的印象,躍然紙上,深印心崁。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