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張姮燕專欄】五星級飯店的...

【張姮燕專欄】五星級飯店的環保豪賭

Date:

隨著2025年台灣旅宿業減塑政策全面上路,星級飯店不再主動提供牙刷、牙膏、浴帽、拖鞋等一次性備品,這項以環保為名的變革,正挑戰著五星級觀光飯店的服務底線。台灣的飯店業,除了在面臨缺工而以外籍學生填補勞力空缺造成的服務品質下滑外,更被減塑政策逼著站在便利性與奢華感的十字路口:這是一場值得的豪賭,還是服務品質的滑坡?
台灣減塑,步子邁得有多大?
環保署祭出的新制堪稱鐵腕,而且毫無轉圜餘地,從112年7月1日起就分二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不主動提供」、第二階段則是「自備應有價差優惠或提供需求者選購」。環保署限制飯店業提供的一次用旅宿用品品項包括:小於180毫升且一次性包裝之液態盥洗及保養用品(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及乳液)、個人衛生用品(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及浴帽)以及一次用拖鞋等3類品項,而違反規定的業者,罰款最高6,000元。這不僅是對塑膠垃圾的宣戰,更試圖改變旅客行為。然而,相較於國際,台灣的步伐顯得格外急促。歐盟逐步淘汰小份裝塑膠製品時,五星級飯店早已備好高檔替代品;日本則以獎勵自備備品的溫和方式,保留服務彈性;就連中國大陸也允許高端飯店用木質牙刷、大瓶裝盥洗品填補空缺。反觀台灣,就算是房價動輒上萬元的五星級觀光旅館,也都直接禁而不給緩衝,讓飯店業者與旅客都還在摸索適應甚至面臨許多抱怨。
入住五星級飯店如露營,星級飯店能否承受考驗?
五星級飯店之所以昂貴,不僅在於硬體,更在於無微不至的細節。一支精緻的牙刷、一雙柔軟的拖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卻是旅客對豪華體驗的直觀記憶。如今,這些標誌被剝離,旅客得自備或索取,難免令人質疑:這還是五星級該有的樣子嗎?不管是國旅或是國際旅客尤其可能感到不便,花了高價,卻得自己帶牙膏、牙刷、拖鞋等備品,這樣的服務是否匹配其期待?尤其是已經習慣住宿國際觀光飯店有備品的國人,現在得自備這些住宿在外必要的備品,或是花錢購買仍舊是一次性的備品。有些飯店,甚至不能幫旅客送這些備品到房間,只能由旅客到大廳購買或索取。
旅客的心聲,飯店的未來
這場變革並非全無出路,像講究服務細緻度的日本旅宿業減塑政策就相對溫和,未強制禁止一次性備品,而是鼓勵業者自願減少提供。而全球五星級飯店的經驗可知,環保與奢華並非不可兼得。不管是壁掛式大容量盥洗用品,或是竹製備品的巧妙設計,都可以讓創新替代方案成為新趨勢。台灣的飯店若能抓住機會,將永續理念融入品牌,不僅能保住服務品質,還可能吸引重視綠色生活的客群。問題在於,轉型需要時間與成本,而新制似乎沒留太多喘息空間。政策上路以來,旅客反應兩極。有人抱怨便利性下降,覺得與其高昂房價不符;也有人支持減塑,認為這是必要的改變。事實上,若飯店能把省下的備品成本,轉而提升餐飲或設施,或許能平息不滿。但若只消極應對,把索取備品的流程搞得繁瑣,甚至敷衍了事,那麼五星級的光環恐怕真會蒙塵。
環保不能只是口號
台灣的減塑決心值得肯定,但執行上的剛性也暴露短板。借鑑日本的彈性、歐美的替代經驗,台灣旅宿業或許能找到更平衡的路。對五星級飯店而言,這場環保豪賭的成敗,不在於牙刷或拖鞋本身,而在於能否以創意與誠意,讓旅客在永續中仍感受到奢華。否則,這場綠色革命,可能只是服務品質的昂貴代價。
(作者為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觀光餐旅博士。現任義守大學國際傳媒與娛樂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
銳傳媒資料中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