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時間11月15日所舉行的美中領袖高峰會上,以巴衝突也被提上議程。不過,目前中國介入這個問題的程度可能比當初所設想的還要小。
今年以來,中國一口氣提高了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與存在感,它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達成了邦交正常化的合意。這可能是中國將其納入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國家的戰略的一部分。而且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的貿易夥伴,兩個國家具有密切的經濟關係。
在以色列和伊斯蘭國家雙方都有管道的中國,似乎有能力發揮一定的力量來改善局勢。但迄今為止,中國在中東問題上,並沒有任何明顯的動作。或許這意味著中國目前正暫時在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但是除此之外,中東地區對中國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下降,這也可能是中國採取謹慎立場的背後原因。
一、中國對中東地區的能源依賴度快速下降
到目前為止,中國一直透過如下兩大支柱來增強其在中東的經濟影響力:一是增加從該地區的能源進口,二是擴大對該地區的直接投資,但是這種趨勢正在發生變化。
烏克蘭戰爭使中國從中東進口能源發生了重大變化。以烏克蘭戰爭為一個轉機,中國就大幅增加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俄羅斯因此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根據數據公司CEIC(Center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的數據顯示,2023年7-9月,中國進口俄羅斯的原油較去年同期成長了42%。相較之下,來自伊拉克的進口則只增加了6%,而來自先前最大供應國的沙烏地阿拉伯 之進口,則下降了11%。
對於中國來說,透過管線(pipeline)從陸路運送俄羅斯進口的原油,比從中東透過海運進口是更為方便。這是因為:當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或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發生軍事衝突時,海上的通道容易受到影響的緣故。
二、中國無力再擴大對中東地區的投資
另一方面,中國對中東地區的投資也有所放緩。 2021年,中東.北非地區是「一帶一路」最大投資的地方,總額為590億美元的投資。在以「一帶一路」之構想為基礎所簽訂的合約當中,就約佔了29%。但是,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和「債務外交」的批判,對該地區的投資目前正在減緩。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所被簽署的「一帶一路」之大型合約,合計總額約為400億美元,估計為2019年以來的最大合約金額,但仍低於新冠病毒爆發前到達每年1000億美元以上的水準。
更且,由於近期中國經濟放緩、房地產衰退以及地方政府財政不穩,中國可能不再有餘力擴大對包括中東在內的「一帶一路」加盟國家的投資。
如此一來,從《該地區的能源進口減少》和《對該地區的直接投資的縮小》這兩個層面來看,中國與中東地區的經濟關係是在後退之中。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國可能會節制其對以巴衝突的積極介入。
中國這種謹慎的立場或許對美國等大國有所幫助,因為美國等大國對以色列的支持遭到了國際社會的批評。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的是:在才兩屆任期完了而進入第三期的習近平領導之下,中國顯然因為經濟的衰退而使他無法與美國在國際社會平起平坐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