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台語學問大】台語歌詞亂相...

【台語學問大】台語歌詞亂相─「漂泊」非「漂撇」、「礩踱」非「七逃」

Date:

國民黨政權來台灣後,為了統治方便,進行中國化運動,開始發展國語,強力懲罰說台語,從國小罰款開始,導致通行的台語受到傷害,本來優雅的語言表達,變成荒腔走板。

關於這一點,台語歌詞寫詞者,應該要負一點責任。

唱歌是最簡單的文化傳播,台語歌詞亂寫,顯然與國民黨禁止唱台語歌有關。很多台語歌,甚至被列入禁歌行列,例如「媽媽請你也保重」,「安平追想曲」,「望春風」,「雨夜花」,禁唱的理由千百種,幾乎都是隨便冠上,逼迫很多台語歌星轉行,唱起中文歌曲「國語歌」,謝雷就是其中之一。這場台語歌曲災難延續幾十年,直到宣布戒嚴停止,台語歌曲才獲得解禁。

解禁後的台語歌,引起很多喜愛台語歌的人回應,尤其是南部人喜歡唱台語歌勝過北部人,但是,歌詞亂寫,卻沒有改善,就舉一首瘋迷很多人的歌曲,「漂撇七逃人」為例,這首歌曲創作者蔡振南,演唱者沈文程,歌曲一推出,就讓沈文程走紅,歌曲帶著江湖味,滄桑感覺,是重要原因。但是,歌曲的名稱就搞錯,「漂撇」,台語漢字正確寫法就是「漂泊」,描述孤舟漂流於大海,四處停泊,寫成「漂撇」,有點不倫不類。

當然最大的錯誤就是「七逃」,形容一個人到處遊玩,台語的說法「七逃」,應該如何寫呢?

教育部沒有正解,有專家認為「七逃」的正確寫法是「磋跎」,這兩字在「說文解字」中有虛度光陰的意思,問題是這兩字的台語發音不是「七逃」,而是「Sur DE」,有浪費的意思。

後來我發現這兩字,「躑躅」更像「七逃」,但是,這兩字的字義是俳徊,猶豫不決,進退失據的意思,發音並不似「七逃」,最後找到這兩字,「礩踱」,「礩」字的說文解字,是走路跌倒,或描述人生旅途遇到挫敗;「踱」說文解字是來來回回,沒有目標的遊盪,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發音更接近「七逃」,文字中也就出現「七逃」的氛圍。

台語用「七逃人」,描述一個人失敗後,沒有人生方向,所以孤單到處遊蕩,但是,到了現代台灣,稱呼一個人是「礩踱人」,就有一點貶低的意思,或者含有黑色會分子的象徵,但是,無論如何,台語書寫不能將錯就錯,「七逃」的正確書寫應該是,「礩踱」。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洪博學
洪博學
曾任報社總編輯、國際公關公司主管,著作有「蔣介石支持台獨」、「籠蛇爭霸中國」等書,現為自由作家。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