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全球沸騰陷危機】石化工業...

【全球沸騰陷危機】石化工業大國俄羅斯,引爆俄烏戰爭,導致全球沸騰益加嚴峻

Date:

壹、俄羅斯石化工業規模全球名列前茅,碳排量占全球第4位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橫跨歐亞兩大洲,為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10萬平方公里,約為地球陸地面積的1/8;擁有1.43億人口,世界排名第9,其中77%居住於較為發達的歐洲。俄國土函蓋整個亞洲北部及東歐大部,歐洲雖是世界上面積倒數第2大洲,總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僅比大洋洲大一些,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雖只多了56萬平方公里,但國家卻眾多,屬歐洲的國家共有48國,其中俄國在歐洲部分就占了426萬平方公里,剩下國家加起來總面積只有59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面積最小的10個袖珍國,就有5個位於歐洲,分別是馬爾他、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摩納哥和梵蒂岡,其中梵蒂岡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

俄國天然氣儲量全球最大,也是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煤炭儲量在全球排名第2,石油儲量排名第6,也是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之一,更是第4大能源使用國。2015年12月俄羅斯平均每天生產10.83百萬桶石油,約全球石油的12%。俄國出口以能源為主,一度被與中國、印度和巴西並稱為「金磚國家」。俄國天然氣估計有驚人的44.38兆立方公尺儲量,占全世界23.7%的儲存量為世界第一;歐洲許多國家燃料和取暖用天然氣,逾半由俄國進口,甚至有若干國家90%以上均依賴俄國。目前俄國每年開採天然氣近6,000億立方公尺,占世界總年產量18%,可採煤炭儲量1,500~4,000億噸,為世界第一。石油方面本身估計有742億桶,占世界第7,另外在北極海域底下有大量尚未探明的石油資源。其它礦業方面,鐵礦占世界32%儲量,磷灰石占世界65%儲量以及錫占世界27%儲量等。

如上所述,俄國領土廣大,內有巨量礦產、天然氣和石油,而且在西伯利亞,尚有大量未開發的資源,在北冰洋擁有綿長海岸線,令俄國在開發北極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最大的經濟支柱乃靠開採天然資源出口,礦業的發展帶給俄國穩定的地位和能夠立足世界的市場,但也增添地球巨大暖化危機;2022年中國為最大碳排放國占全球排放量的27%以上,其次是美國(15%)、印度(6.8%),俄國是世界排名第4碳排放大國(4.7%)。

歐洲政區圖(百度百科)

貳、俄烏與以哈戰爭導致碳排放劇增,部份國家重啟原已廢棄的煤電廠

據「Naval Technology」軍聞網站,國際專家以俄烏戰爭為例,軍事衝突產生的龐大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包含柴油動力戰車、戰鬥機和飛彈轟炸,還有火災、難民移動和未來重建造成的碳排放等。荷蘭碳排放計算專家德克勒克(Lennard de Klerk)的一份報告,估計俄烏戰爭爆發1年內,導致溫室氣體淨增加1.2億噸,相當於新加坡、瑞士和敘利亞年排放量的總和。其研究人員於2023年COP28會議上表示,戰爭本身占排放量的25%,主要是由於俄烏軍隊的化石燃料消耗。另外,受到這場戰鬥影響,前線頻繁出現的多起火災,占碳排量的15%,專家同時也考量到移民移動與飛機繞道避開烏克蘭產生的碳排量。然而,估計占碳排量最多的是預測重建遭戰火蹂躪城鎮所產生的氣候成本,占約總額的1/3,即約5,470萬噸碳排。

戰爭不僅讓民眾付出慘痛代價,並對地球環境造成沉重打擊,根據2022年11月自然期刊評論,世界各地軍隊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估計約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5%之間。俄烏戰爭成立的戰爭溫室氣體計算倡議(Initiative on GHG Accounting of War),致力於核算戰爭碳排放。主要研究者克拉克(Lennard de Klerk)表示,他們係以衛星圖、貿易資料等工具,計算戰爭期間往來戰區的化石燃料量、運輸車輛,火災、難民移動及未來重建考慮等在內,計算至開戰後18個月止,已造成15,000萬噸碳排放。俄烏戰爭如長久持續下去,恐將直接影響到歐盟的能源政策。因顧慮能源安全,歐盟大經濟體因而重新對石化能源投資,或許將被迫放棄部分氣候變化目標,重新增加使用石化能源的現象並不僅在歐洲,中國和印度也都已在大幅增加煤炭能源的使用。

2023年12月13日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結束議程,首度關注戰爭和軍事部門的碳排放量,專家指出全球軍事部門的碳排放與2022年航空業占全球的2.5%相比,軍事部門碳排約占5.5%,僅次於印度,更是非洲52個國家的總合。但軍隊的碳排真實數字可能更加驚人,因為各國尚無義務披露軍事碳足跡數據。《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等國際氣候協議,均未考慮各國軍隊活動的碳排放數據,例如戰機油耗以及軍事演習的碳足跡等等,理由是公開軍隊數據可能會破壞國家安全。COP28最後一天在中東杜拜以西大約2,400公里處,以色列持續轟炸加薩,COP28會場邊就有專家持續呼籲,戰爭正在加速摧毀地球,以哈戰爭同樣正加劇全球沸騰危機,造成的汙染、投下的彈藥碳排,至2023年底就已相當2,300個家庭一年的能源使用量。

俄羅斯使用威力最強大的導彈襲擊烏克蘭城市。

2023年全球軍隊日常整備的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總量的5.5%,相當於第4大排碳國或52個非洲國家的碳排放量總和。

(圖/Research project by the Conflict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Lancaster and Durham universities that monitors military emissions data reported to the UNFCCC.)

参、近年歐洲大陸暖化程度遠超過世界各大洲,成為全球熱浪熱點

近年世界7大洲中以歐洲夏季最常被熱浪襲擊,2003年8月歐洲歷經長達1個月的熱浪,造成7.7萬人死亡,而近幾年歐洲熱浪頻率更加頻繁,並經世界氣象組織提醒「熱浪」已成歐洲的常態,且更加炎熱、持續時間更長。2020年7月30日~8月16日期間,歐洲再次受到嚴重熱浪侵襲,歐盟稱2020年是歐洲史上最熱的一年,導致全歐至少4,300人死亡。法國在熱浪期間最高溫達41.9°C,導致法國2020年1,900人死亡。荷蘭持續13天歷經熱浪襲擊,有史以來首次連續8天溫度超過30℃,造成約400人死亡。接著2021年8月11日意大利西西里島氣溫飆至48.9℃,是歐洲有史以來有官方記錄的最高氣溫,打破1977年10月希臘雅典氣溫48℃之記錄。2022年僅6~7月間歐洲熱浪就累計至少有3,536人因熱浪死亡。2022年歐洲全年熱浪災情嚴重,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飆出45.7℃及47℃,創下歷史新高。就連屬高緯區的英國和丹麥,都分別飆出35.9°C及41°C的高溫;受到高溫影響,英國機場跑道也因此出現融化膨脹的奇景。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從1988年以來的35年與2022年,在英格蘭估計有51,670人的死亡與最熱5%的日子有關。

2022年11月2日世界氣象組織發表報告指出,1991~2021年期間,歐洲氣溫平均每10年上升約0.5℃。2022年歐洲經歷極端高溫的夏季,從破記錄的熱浪席捲英國,到阿爾卑斯山冰河前所未見的融化,這些因素也導致海水升溫,並造成海洋熱浪,肆虐地中海和周遭鄰國,更帶動全球暖化的惡性連鎖效應。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大氣環流的改變,致使歐洲熱浪數量增長速度比其他各大洲還快,部份科學家乃稱歐洲已成為熱浪熱點(heat wave hot spot)。歐盟統計局資料解析估計,2022年歐洲夏季高溫死亡的人數超過6.1萬人,每百萬人就有114人死於熱浪,最危險的時間落在7月18日~24日這週,有超過1.1萬人死亡。
2023年7月3日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地球平均氣溫超過17℃。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稱,2023年6~8月連續3個月創當月最高溫,7月歐洲南部「地獄犬熱浪」(Cerberus heatwave)來襲,西班牙、法國、希臘、克羅埃西亞及土耳其部分地區氣溫飆破40℃,義大利甚至高達48.8℃;西班牙連日悶熱,氣溫達到45℃,依據歐盟哥白尼記錄埃斯特雷馬杜拉地區(Extremadura)地表溫度飆至60℃。2023年6~9月,籠罩歐洲17國的熱浪,更奪走1,5400條人命,是全球史上死亡人數第4高的熱浪。

然而難以想像2024年1月4日北歐地區卻連續兩日溫度降至-40℃以下,瑞典拉普蘭區(Lapland)克維克約克歐連雅卡(Kvikkjokk Årrenjarka)氣溫降至-43.6℃,創下瑞典自1999年以來1月最低溫記錄。極冷氣溫、降雪及強風擾亂北歐各地交通,導致多座橋梁關閉,部分火車和渡輪暫停服務。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有數所學校關閉。歐洲氣候顯然已失序,英國2023年創史上第2熱,但2024年1月北歐卻跌破-40℃、強風洪水襲西歐,但德國部分地區卻在力抗洪災,下薩克森邦(Lower Saxony)是最嚴重災區。

1940年1月1日~2023年7月23日的全球每日表面氣溫(°C),亮紅色粗線代表2023年。(圖 / ECMWF)

肆、俄屬西伯利亞及歐洲多數國家近年頻遭森林火災襲擊,加劇全球沸騰

2019年6月發生的西伯利亞森林大火製造近200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超過3,600萬輛車一年的碳排放總量,因為90%的大火發生在俄國政府設定的「控制區」,由於森林幅員廣大,「控制區」內發生的火災,政府都不介入管制,任由大火焚燒珍貴森林,因而加劇氣候危機。根據「哥白尼計劃」顯示,自19世紀中葉後,整個北極地區的平均升溫超過2℃,是全球平均升溫的2倍。

2020年6月20日西伯利亞出現歷史高溫,被譽為世界最寒冷的維爾霍揚斯克小鎮(Verkhoyansk)竟測出38℃高溫;在熱浪的肆虐下,西伯利亞引發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野火。大火釋放了5,900萬公噸二氧化碳,比產油國挪威一年碳排量還多。科學家們表示,大火可能導致更多北極永凍土解凍,並釋放更多溫室氣體如甲烷。同時,產生的煙霧蔓延到整個太平洋北部,最遠到達太平洋西北方。根據衛星監測截至2020年7月27日,大火範圍達2,000萬公頃,相當於5.5個臺灣,其中1,100萬公頃屬於森林。接著俄國最大行政區雅庫特(Sakha),於2020年9月24日又發生大規模森林大火,加劇永凍土融化與溫室氣體排放。

2021年森林野火現象在地中海地區尤其明顯,極端高溫加上強風讓沿海國家受到強烈衝擊,包括土耳其、希臘、義大利皆發生毀滅性森林大火,其餘包含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賽普勒斯、黎巴嫩等國家也都深受其害。2023年8月23日土耳其西北部恰納卡萊省附近山區卡亞代雷村(Kayadere village)再度爆發森林大火,當局雖出動30架飛機灌救,火災仍呈增長趨勢,乃於8月23日連續第2天關閉繁忙的達達尼爾海峽,以幫助消防隊員取水用於撲滅野火。希臘2023年8月連日的高溫及強風造成嚴重的野火,歐盟執委會8月29日表示,希臘的森林火災成為有記錄以來歐盟規模最大的野火,燒毀超過81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面積比紐約市還大。

2024年3月位於俄國遠東的普列莫爾斯基區,才剛入春平均氣溫還在10℃以下就遭野火肆虐,當地數十棟木頭建築成為野火的最佳燃料,整整提早了一季發生,所幸並未造成傷亡。

伍、近年歐洲多數國家頻遭嚴重洪災侵襲

2021年7月17日歐洲遭遇破記錄暴雨,德國遭逢逾半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水災,西部地區約133人因水患喪命,科隆(Cologne)以南的阿爾韋勒區(Ahrweiler)約90人死亡,數以百計的民眾下落不明。比利時至少20人死亡,荷蘭、盧森堡和瑞士等地亦受到影響。整條阿爾河沿岸都是被淹沒的房子、損毀的橋、破壞後的旅行車停車站等。德國西部阿爾韋勒縣的官員表示,有多達1,300人下落不明。此次水患中,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包括歐洲最繁榮富裕區,如德國金融重鎮法蘭克福近郊,就有一整棟房屋被暴漲的阿爾河(River Ahr)整棟沖走。在德國西部其它區域,也出現汽車被沖走掀翻、建築物倒塌等災害,數以千計的災民無家可歸。德國境內確認133人死亡,其中受災最嚴重的阿爾韋勒縣(Landkreis Ahrweiler)就有至少90人死亡。比利時當局也經確認有27人死亡,另有20人失蹤。西歐地區連日豪雨,部分地區甚至在2天內降下2個月平均雨量。歐洲官員將這場洪災歸咎於氣候變遷,萊茵蘭普法茲邦首長德萊爾(Malu Dreyer)說,「氣候變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我們正親身痛苦地體驗。」西歐地區死亡人數攀升至188人,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表示,此次洪災與氣候變遷之間的關聯十分明顯。除了德、比、荷三國交界處受到洪災侵襲外,德國東南部與捷克、奧地利交界處的中歐地區,在2021年7月17日晚間也開始面臨洪災威脅。梅克爾於18日前往萊茵蘭普法茲邦舒爾德村(Schuld),表示當地重創景象是「德語幾乎無法描述所發生的破壞」,並強調要加快應對氣候變遷的步伐。至2021年7月20日止歐洲洪災致德國、比利時共逾195人死亡;惟荷蘭防洪優異締造0死亡佳績。

奧地利2023年8月4日夜間開始出現強降雨,導致奧地利南部發生泥石流和洪水。在施蒂利亞州(Styria),德意志蘭茨貝格(Deutschlandsberg)、萊布尼茨(Leibnitz)和施蒂利亞州東南部地區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極端天氣席捲歐洲,斯洛維尼亞從4日晚上起降下暴雨,在各地引發洪水災情,至少3人喪生。斯洛維尼亞總理表示,這可能是斯洛維尼亞1991年獨立以來,最嚴重的洪災,短短一天之內降下一個月的雨量,在各地引發洪水災情,造成多人死傷。而在德國南部城市「羅伊特林根」,8月4日降下大量冰雹,街道瞬間成了一條白色河流,部分地區降下的冰雹達到30公分高,彷彿一夕間轉變成冬天。2023年8月8日歐洲多國又遭遇強降雨,瑞典、挪威及奧地利遭洪水侵襲,奧地利南部更出現了泥石流。

2021年7月17日一場數十年一遇的洪水在歐洲西部造成至少120人死亡,數以百計的人員下落不明。德國西部的阿爾韋勒縣,多達1,300人下落不明,圖為洪水導致大量房屋倒塌。(圖/BBC)

結論

2023年3月19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公布AR6總結報告,指出,近年來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不斷升高,溫室氣體排放量也持續上升,人為造成的氣候變遷不只導致許多極端氣候事件、傷害大自然,亦危害人類和動物的生存空間,全球暖化現正逐步接近無法逆轉的臨界點,若未盡快積極採取行動,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勢必將迎來更多的災難。

2023年6~9月,籠罩歐洲17國的熱浪,奪走15,400條人命,是全球史上死亡人數第4高的熱浪。2023年7月28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稱:「氣候變遷就在眼前,這很可怕,而且還只是開端,全球暖化時代已經結束,全球沸騰時代已經來臨。」2023年9月11日極端降雨襲捲地中海地區,北非利比亞遭遇風暴丹尼爾侵襲,東部地區受到毀滅性洪水打擊,至9月15日已超過1萬人罹難、1萬人失蹤。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全球永續研究所表示,現今全球極端氣候、生態破壞、資源枯竭以及人口激增等因素產生的綜合效應,非常可能引發世界文明的崩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2023年9月20日在世界氣候峰會警告,高溫對全球已產生可怕的影響,「人類已經打開地獄之門」。我們已經學習到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人類向大氣中釋放溫室氣體。但,有些人對這些排放應罰以更大責任。
俄國天然氣儲量全球最大,也是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煤炭儲量在全球排名第2,石油儲量排名第6,也是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之一,更是第4大能源使用國,目前已是世界排名第4碳排放大國,且自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直接和間接造成的相關碳排放量,已造成逾15,000萬噸碳排放,俄國石化工業與戰爭正在加速全球沸騰甚至摧毀地球,聯合國應呼籲各國將俄國罰以重大責任。

文/張泉湧 (曾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大學兼任副教授、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泉湧
張泉湧
張泉湧博士曾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及多所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網路 《張泉湧觀點》及《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等書。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