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浚晅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災情造成嚴重傷亡,國際扶輪3490地區於9月24日即刻成立「花蓮光復鄉0923救災委員會」,並於9月28日由地區總監張煥章率領秘書長羅浚晅、助理總監黃安宏、吳增輝,以及扶輪公益網副執行長周月卿前往光復鄉,實地勘查災情與需求。現場會同花蓮區11社社長,確認後續救援及重建工作方針。
五大面向救援行動
救災委員會確認,救災與重建工作將依五大面向展開:
- 罹難者家屬慰問:針對17位罹難者,提供冰櫃、頭七及喪葬補助,減輕家屬經濟負擔。
- 教育與生活支援:災區國小、國中學童將獲發全新書包、制服與書本;成人家庭則提供鍋碗瓢盆等日常用品。
- 心理輔導與重建:針對光復鄉國小、國中及高職840名學生,由專業心理師團隊進行災後心理評估,預計有5%學生屬於高風險個案需持續輔導,並特別針對罹難家屬及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者,提供身心輔導計畫。
- 傷者復健與輔具:針對93名傷者,提供復健治療支持,並協助義肢、輔具等費用補助。
- 支持在地公益機構:由花蓮區11社社長協力盤點當地教會、協會、安養院、教養院及慈善機構,優先補助績效良好且正派經營的單位,讓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在地扶輪社與青年投入救災
值得特別感謝的是,花蓮多位扶輪社長在第一時間即率領社友趕赴現場救災,許多社友更是將全公司的機械設備與人員,全力投入地方救援,協助清理道路、搬運物資、安置災民,展現扶輪人的即時行動力。
同時,花蓮的扶輪國際青少年交換學生聯誼會(Rotex)也主動加入,陪伴災民、協助清理家園,年輕一代以行動傳遞溫暖與力量,展現世代交替下的責任感與希望。
扶輪捐助倡議
為帶動全體行動,張煥章總監慨捐20萬元,呼籲各社友共同投入。未來,全台灣12個扶輪地區,建議都可以「花蓮光復鄉0923救災委員會」作為主要捐輸平台,統一調度物資與捐款。
張煥章強調,救援原則是直接將物資交到災民手中,避免資源浪費或重複分配,也避免可能出現的道德瑕疵,確保公平、公正。
此外,救災委員會也強調,將優先幫助優良的社福機構與醫療單位,讓這些組織能迅速恢復運作,及早投入災區服務,協助更多鄉民度過難關。

社會動員 守望相助
此次災害不僅考驗地方的韌性,更展現社會互助的力量。從罹難者家屬的撫慰,到學生的教育支持與心理輔導,再到傷者的復健、在地公益機構與醫療單位的扶助,扶輪的救災行動正持續推動,直至花蓮重返安定。
秘書長羅浚晅表示:「台灣就是這麼美!台灣人就是這樣善良!今日我們在光復鄉看見四面八方湧入的年輕朋友,他們自備鏟子、水桶,自動組隊,協助災民清除淤泥,重建家園。光復鄉雖是傷心地,但一定可以從痛楚中走出來,大家要繼續戮力。」
「花蓮不孤單,台灣是一個大家庭。」這是此刻所有人的心念。從北到南,從城市到鄉村,無數人正以最真誠的力量相互扶持。有人在前線揮汗搬運物資,有人在後方默默捐助支援,也有年輕人肩負鏟子與水桶,用最單純的熱情為家園重新點燃希望。
這是一種扶輪人最重視的超我服務,也是台灣社會最珍貴的公民力量。災難帶來傷痛,但也讓我們看見希望;只要我們手牽著手,愛心接力,台灣這個大家庭,就能陪著花蓮走過最黑暗的時刻,迎向重建的光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