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川普主導北約高峰會...

【專欄】川普主導北約高峰會:歐洲再武裝與未來的隱憂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6月25日,北約在海牙舉行的高峰會結束,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成為焦點。會中,盟國同意將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5%,顯示川普的強硬立場獲勝。此舉標誌著北約進入新階段,但也帶來深遠影響。本文基於高峰會三大要點,探討其意義與挑戰。

川普的勝利與全球政治劇場

NATO Secretary General Mark Rutte and NATO Heads of State and Government

川普成功推動北約盟國加碼防務支出,展現其「美國優先」策略的成效。10天前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峰會,他因應以色列與伊朗衝突提早離場,並透過社群媒體宣布停火,隨後在海牙公開北約秘書長魯特(Mark Rutte)的私人訊息。魯特在訊息中稱讚川普對伊朗的「果斷行動」,並預測歐洲將「大幅支付」,此舉凸顯峰會如實境秀般圍繞川普展開。

雖然歷任美國總統皆要求歐洲分擔更多防務負擔,川普卻是首位促成如此明確承諾者。魯特的奉承與峰會安排顯示,川普利用軍事實力與個人風格,重新定義跨大西洋關係。然而,歐洲民眾對川普的敵意可能削弱這一勝利的長期穩定性。

川普的外交策略不僅限於北約,其對中東局勢的干預也顯示其全球影響力。他以社交媒體為舞台,迅速轉移焦點,迫使盟友適應其節奏。這種高調作風雖有效,卻可能讓歐洲領導人面臨國內壓力,尤其在選民普遍反對川普的情況下。

歐洲再武裝的起步

北約秘書長呂特與川普相談甚歡 Photo: Martijn Beekman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入侵烏克蘭,促使歐洲意識到防務需求。2024年,普丁將俄羅斯軍費推升至1490億美元,佔GDP 7.1%,形成歐洲門口的巨大威脅。波蘭2024年防務支出成長31%,達430億美元;德國支出885億美元,首度成為西歐最大軍費國;法國與英國分別花費647億與818億美元。

此趨勢在靠近俄羅斯的國家最明顯。波蘭因鄰近烏克蘭危機加緊軍備,德國甚至放棄債務上限以支持再武裝。研究顯示,取代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需2500億美元與25年時間,顯示歐洲短期內難以獨立應對俄羅斯,但再武裝已悄然展開。

東歐國家的快速反應尤為顯著。立陶宛與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國家,因俄羅斯威脅迫近,正加速軍事現代化,並與北約盟友加強聯合演習。這些行動顯示,歐洲正從長期依賴美國的被動角色,轉向更積極的防務姿態。

防務承諾的現實挑戰

儘管川普滿意、軍火商歡欣,5% GDP目標的實現尚存變數。民主國家的選民可能優先選擇公共服務而非軍費,西班牙總理桑切斯(Pedro Sánchez)因少數政府無法通過預算,未能承諾5%目標。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承諾至2035年翻倍軍費,但欠缺選民支持的保障。

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是另一變數。2024年全球軍費成長9.4%,創冷戰結束以來新高,若俄羅斯重演蘇聯崩潰,歐洲選民或轉向其他支出優先項目。屆時,無力制約盟國履行承諾,可能讓川普的勝利成為空談。
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進一步複雜化問題。例如,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雖支持軍費增加,但需平衡經濟成長與社會福利的壓力。其他國家如義大利與法國,也面臨類似的財政與民意挑戰,可能影響長期承諾的執行。

歐洲民意與跨大西洋裂痕

川普的強勢作風加劇歐洲對美國的好感下降。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市場研究和數據分析公司YouGov的最新調查顯示,川普復出後,丹麥對美國好感度跌至20%,瑞典29%,德國32%,法國34%,英國37%,創歷史低點。丹麥因川普提及奪取格陵蘭的言論,負面看法達74%。

此裂痕源於川普的關稅威脅與與俄羅斯談判意願。義大利與西班牙好感度稍高(分別42%與43%),但仍低於半數。歐洲對美國的信任下滑,或影響北約內部的長期合作與團結。

川普的爭議性言論,如威脅對歐盟施加關稅或干涉歐洲自治領土事務,進一步加深裂痕。尤其在北歐,民眾對美國的負面情緒可能促使領導人重新評估與北約的緊密聯繫,影響聯盟的凝聚力。

俄羅斯威脅與北約的未來

俄羅斯在歐洲的破壞行動顯示其侵略意圖。英國逮捕涉嫌為瓦格納集團縱火的嫌犯,德國與立陶宛亦破獲類似案件。俄羅斯透過電子戰干擾波羅的海航班,北歐GPS失靈影響緊急服務,海上「幽靈船隊」規避制裁,凸顯其多管齊下的策略。

這些行動與2020年瑞典防務研究預測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術吻合。俄羅斯不僅針對烏克蘭,還試圖削弱北約的後勤與團結。例如,波蘭的勒茲索夫機場(Rzeszow Airport)成為俄羅斯情報目標,顯示其意圖破壞北約對烏克蘭的支援。

俄羅斯的電子戰能力尤其令人擔憂。波羅的海地區的GPS干擾已影響民航與海運,增加經濟成本並削弱北約的應變能力。若西方面對俄羅斯日益大膽的挑釁無力回應,北約的5%承諾或面臨更大壓力,未來安全格局將更為複雜。

結語

海牙高峰會凸顯川普的影響力,推動歐洲再武裝並回應俄羅斯威脅。然而,防務承諾的實現取決於選民意願與俄羅斯動向,歐洲對美國的好感下降更增添變數。北約未來的穩定與實力,將考驗盟國的決心與合作能力。面對俄羅斯的多面向威脅,北約必須平衡內部團結與外部壓力,才能確保長期安全。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