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6月2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以色列與伊朗達成停火協議,結束為期12天的激烈衝突。這場戰爭造成數百人死亡,中東局勢動盪,全球矚目。然而,停火生效後數小時,雙方即相互指責違反協議,引發外界對其穩定性的質疑。川普怒斥兩國「不知道自己在幹嘛」,顯示和平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本文將分析停火的背景、挑戰與前景,探討這場脆弱的和平能否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中存續。
衝突根源與停火動因

以色列與伊朗的衝突於6月13日爆發,以色列突襲伊朗核設施,摧毀部分基礎設施並殺害多名軍事領袖。伊朗隨後以飛彈反擊,擊中以色列南部城市俾什巴(Beersheba),造成至少4人死亡。根據伊朗官方統計,以色列空襲導致974人死亡,超過3,458人受傷,其中387名平民。美國於6月20日介入,使用B-2轟炸機對伊朗核設施實施空襲,加劇緊張局勢,伊朗則以飛彈攻擊卡達的美軍基地作為報復。
卡達在停火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憑藉與伊朗的密切關係及與美國的戰略聯盟,促成對話。卡達首相阿勒薩尼(Sheikh Mohammed bin Abdulrahman al-Thani)與伊朗領導層通話,說服其接受停火提案。川普透過卡達傳達停火意願,試圖在北約峰會前展現外交成果。國際社會謹慎樂觀,俄羅斯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呼籲各方克制。
雙方均宣稱勝利,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稱伊朗核計畫已無效,伊朗總統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強調伊朗未屈服。伊朗飛彈庫存耗盡,發射器受損,以色列則面臨經濟壓力與國內對加薩戰爭的爭議,雙方均有停戰動機。停火的達成反映了軍事與外交的雙重考量,但其脆弱性隨即顯現。
停火協議的脆弱性

停火於以色列時間6月24日早晨7時生效,但雙方隨即指責對方違規。納坦雅胡辦公室稱,伊朗在停火後發射三枚飛彈,伊朗則否認並指以色列於停火前空襲德黑蘭,包括炸毀以文監獄(Evin Prison)前門,造成數名工作人員與探監家屬死亡。川普批評雙方,尤其不滿以色列在停火前「投下大量炸彈」。協議缺乏明確細節與執行機制,時間差異與資訊不透明加劇混亂。
美國國防情報局報告顯示,美國空襲僅將伊朗核計畫推遲數月,而非川普宣稱的「完全摧毀」。伊朗已轉移大部分濃縮鈾,並可能擁有小型隱秘設施。佩澤什基安表示願重返核談判,但強調不放棄「合法權利」,並透過阿聯酋領袖向美國傳達不尋求核武的立場。以色列則威脅,若伊朗重建核計畫,將「全力阻止」,顯示核問題仍是衝突核心。
地區聯盟複雜性增添變數。伊朗支持的哈瑪斯與黎巴嫩真主黨可能挑釁以色列,以色列極右派政客如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揚言讓「德黑蘭顫抖」。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批評西方「無端侵略」,中國大陸官媒「牛彈琴」指伊朗「被美國騙三次」,包括談判期間突襲與聲東擊西的軍事策略,顯示地緣博弈削弱停火穩定性。伊朗外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更公開否認簽署停火協議,強調除非以色列停止攻擊,伊朗不會停手。
經濟與社會影響
停火帶動油價連續下跌,布蘭特原油6月24日下跌逾6%,西德州中質原油跌至每桶64.37美元,緩解通膨壓力。美股標普500指數上漲1.1%,接近2月高點。中東空域關閉重創航空業,卡達航空取消227架次航班,影響數十萬旅客。美國航空與聯合航空無限期停飛中東航線,顯示衝突對全球交通的深遠影響。停火若持續,市場有望進一步穩定。
戰爭對平民造成嚴重傷害。伊朗健康部報告顯示,以色列空襲致逾600人死亡,基礎設施受損,網路中斷影響救援。俾什巴飛彈攻擊摧毀公寓,居民流離失所。伊朗承諾賠償,但經濟制裁使重建困難。以色列將軍事重心轉回加薩,試圖解決人質危機與哈瑪斯問題,但國內經濟壓力與反戰聲浪上升,停火成為喘息機會。
未來前景與挑戰
雙方目前顯示維持停火意願。伊朗飛彈庫存耗盡,軍事領導層損失慘重,短期難以發動大規模攻擊。以色列在川普壓力下限制報復,僅針對德黑蘭附近雷達設施。卡達與阿聯酋的調解為停火提供外交緩衝,短期衝突升級可能性降低。然而,伊朗軍方發言人表示「手指仍在扳機上」,顯示雙方信任基礎薄弱。
長期和平取決於核談判進展。若無法達成共識,以色列可能再次採取軍事行動。地區代理人戰爭,如以色列與真主黨的對抗,可能破壞停火。美國內部,民主黨參議員凱恩(Tim Kaine)推動戰爭權力決議案,限制未經國會授權的軍事行動,可能削弱美國對停火的支持。國會對川普未通報空襲的批評亦加劇內部矛盾。
國際社會需發揮更大作用。聯合國與歐盟可推動獨立調查,釐清違反停火責任。北約秘書長盧特(Mark Rutte)讚揚川普,但北約內部對美國主導權存疑。卡達與阿聯酋可利用與伊朗的經濟聯繫促進對話。金磚國家(中國大陸、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譴責對伊朗的攻擊,呼籲和平解決,顯示多邊合作是停火轉為持久和平的關鍵。
結語
以色列與伊朗的停火協議如履薄冰,暫時終結戰火,但核問題、地區衝突與國際博弈使其穩定性堪憂。川普的外交努力為停火奠基,但伊朗外長的否認與雙方的不信任顯示和平根基脆弱。未來數月,伊朗核談判與中東局勢將決定這場停火是歷史轉捩點,抑或短暫喘息。唯有透過多邊合作與雙方克制,和平才有望在中東生根。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