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野夫劈柴) 獅子會回頭聽...

(野夫劈柴) 獅子會回頭聽犬吠嗎?──解碼柯文哲「孫子兵法」

Date:

2024總統大選抽完號碼,綠藍兩大黨都就戰鬥位置,巡迴台灣各地進行最後的造勢和催票,缺人、缺糧草又組織疲弱的柯文哲和白色力量,究竟有何錦囊妙計可後來居上、逆轉選情?踢藍打綠和運用「孫子兵法」墊高空戰優勢,果真是柯文哲的大補藥仙丹?變身為超人阿北,橫掃千軍、一步登天就指日可待?
  
柯文哲選情被多數人看壞,可從網路「二好三壞一出局」的熱門神語窺見端倪,但柯文哲本人和白色力量陣營對此相當不爽,甚或他們還沾沾自喜拿出內參民調,宣稱「賴蕭配」雖領先,但「柯吳配」是老二,「侯趙配」是老三云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第一時間跳出來吐槽,他強調「侯趙配」差「賴蕭配」不到1%,在誤差範圍內,反而他們跟「柯吳配」差距,已拉大到10%上下,果真如此嗎?
  
知情的資深政論咖指出,藍綠兩大陣營的基本盤各自歸隊後,柯文哲被打回原形,民調支持度在15%上下盤整,符合當前政治生態和各界預期,當年親民黨勢弱時的三腳督戰局,宋楚瑜也擁有15%上下的支持度,只是在藍綠夾殺的狀況下,宋楚瑜卻只拿到60萬票,目前依照相關民調大數據,柯文哲還有200萬票左右的基本盤,如果柯文哲最後的操作無法穩住鐵粉的心,那宋楚瑜走過的路,就是柯文哲的一面鏡子。
  
黨政資深媒體人透露,郭台銘退選和「藍白合」破局後,原先郭台銘的支持者,分別流向侯、賴的趨勢一目了然,而柯文哲從接近30%的高點滑落,侯、賴都明顯進補,15%上下是柯的鐵粉,未來如何流動,沒有人敢預料,因而藍、綠都放慢了打柯的腳步,綠、藍兩大黨的正面對撞,集聚各方鎂光燈,柯白陣營似乎有更大的被邊緣化壓力。
  
柯文哲從神壇墜落

空戰一貫是柯文哲個人最大的優勢,只是過去柯陣營資源挹注的是特定對象,並未雨露均沾,因而柯陣營跟許多媒體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敏感時刻又面臨糧草欠缺困窘,柯文哲雖然創設KPTV拚闖另一條生路,但從實境節目播出時流量不到一萬,相比他全盛的二、三十萬,反差極大。前時代力量戰神黃國昌的加盟,雖某種程度為柯止血,但能否外溢出同溫層,則尚待觀察。
  
「對朋友,春風般溫柔,對敵人,寒霜樣殘酷」,是現實社會人互動的通則,政治領域的水很深,朋友、敵人的分際更難釐清,柯文哲是政壇老鳥,蹦躂走跳間結交朋友不少,樹敵也很多,非綠整合過程,柯文哲的操作,更讓外界如霧裡看花,分不清楚誰是柯文哲的朋友或敵人。在敲打、反覆過程,柯文哲的民調一路走升,因而各界對柯操作、算計,不約而同都給很高評價,孰料,君悅飯店挾郭打侯鬧劇結束後,柯文哲一夕間從神壇墜落,跌破許多人眼鏡。
  
侯友宜、趙少康、韓國瑜、朱立倫等指標性藍營高層緊綁一起,並雷厲風行嚴守「禁柯政策」,柯文哲稍早那套空手套白狼、草船借箭等裂解藍營計中計,已沒有了著力點,2022年台北市長選戰,民眾黨也曾拿出「柯學」民調,挾黃珊珊「坐二望一」的態勢,無所不用其極驅動「棄保」,投票結果黃只拿了30萬票,遠遠落後陳時中的40萬票,因而這時再走同樣套路,藍、綠都嗤之以鼻嘴砲說:「又來了!」
  
大勢已去時不我予

2022年新竹市長選舉,高虹安為何能登大位?「下架民進黨」是一面鮮明的旗幟,但檯面下確實有很多「貴人」穿梭地方和大街小巷,幫忙搞定地方選戰咖和實力人士,協助進行團進團出的板塊移動,「藍白合」整合過程,當然也有許多「貴人」在檯面下穿梭,吊詭的是,柯文哲自以為聰明的算計,不知不覺間卻沒有「一笑泯恩仇」,反而陰錯陽差將「朋友」蛻轉為「敵人」,這就是柯文哲無法跳脫的「人性弱點」吧!
  
陸戰和組織盤是國民黨的強項,相關民調大數據顯示,綠營在總統選情穩定領先,區域立委部分是五五波,且藍營領先約3%左右,2024的選局,「賴蕭配」當選機率大,國會卻可能出現三黨不過半,屆時民眾黨若有八至十席不分區立委,絕對是左右政局趨勢的關鍵少數,只是到了球賽第九局,民眾黨能否拿到二百五十萬至三百萬政黨票,卻出現了變數。
  
陸戰組織盤必須靠千軍萬馬和許多糧草,才可能維持雄壯威武的場面,國民黨最後的造勢,動輒上萬人或數萬人,並不罕見,綠營造勢場聲量大,也有得拚博,柯文哲和民眾黨不是不想造勢,問題是他們欠缺太多,當然不敢「自暴其短」!「孫子兵法」失靈,不是世代差距問題,而是時不我予而已。

打藍打綠、反反覆覆,相關金句一再重疊,就喪失了新鮮感,一貫反對蔡英文路線,突兀又說國防外交要走蔡英文路線,翻雲覆雨逞口舌之利,第一次能集聚鎂光燈,但第二次,就被看破了,也看扁了。中間、年輕選民出走潮方興未艾,七十三歲的趙少康無法吸精,喝洋墨水的吳欣盈選民不熟悉。蕭美琴不年輕了,但她為台灣的無私奉獻,年輕、中間選民認同度超高,且讓我們拭目看下去!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高天生
高天生
資深媒體人,黨政記者經歷超過三十年,曾任新臺灣新聞週刊總編輯,目前為一介野夫。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