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志聰
如何重振軍人光榮感需要全面性的作為,但做好兩個「消除」可以改變軍隊的形象,提升軍人的士氣,有助於打造一支符合民主國家的現代化部隊。第一是「消除」軍中的黃埔圖騰,第二是「消除」軍事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鴻溝。藉兩個「消除」,擺脫黃埔文化的影響,加強軍民教育的融合,提升軍人的專業與忠誠度,進而提振軍隊的形象,增進從軍的光榮感。
在某些場合或相關報導中,常有人提到,國軍軍紀、軍力不堪聞問;若干國軍弟兄缺乏中心思想,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為此感到憂心不已。這確實是奇怪的現象。軍人的職責是防衛國家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部分軍中弟兄對軍人職責感到困惑,顯示軍隊上層領導出了問題。
如果以色列的軍人也說,他們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以哈戰爭要怎麼打下去?哈瑪斯都已經越過邊界,把以色列人民抓走了;以色列強敵環伺,若軍人不知為何而戰,豈不是早就亡國了?
部份國軍弟兄對軍人的角色定位混淆不清、意志不堅,多少是受到軍隊氛圍的影響,特別是高層軍官文化崇尚黃埔精神,充滿大中國情結,對立足的土地未能發自發自內心認同,下層官兵思想價值受到衝擊出現錯亂,如何養成光榮感?
黃埔當年接受俄國資助,由國、共兩方人馬共同合力開創。後來共產黨被踢走,黃埔成為名符其實的黨校,為國民黨培育黨軍,是廣義的國民黨黨營事業的一環。黨軍效忠所屬政黨,心態上無法接受政黨輪替;擁戴政黨領袖,不輕易接受他黨元首領導,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深受黃埔精神感召的結果是,有國軍高級退將表明,他捍衛的是1911年創立的中華民國。似乎忘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現今的中華民國就是台澎金馬及若干離島,台灣對廣袤的中國大陸既無主權亦無治權,當然也沒有保衛的權利和責任。
有退將在中國宣稱,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大家都是中國軍。試問,中國軍若打到台灣來,國軍要不要抵抗?還有高階將領說,國軍不保護台獨。現在人民選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為總統,軍人要不要擁戴三軍統帥?軍人可以自由選擇效忠對象嗎?軍隊國家化難道是空話?高階將領違反民主精神的談話,恐誤導中下階層官兵的思想和認知,導致心生困惑,要如何建立光榮感?
軍民本一家,國人看到阿兵哥助割、救災的親民畫面,都覺得溫馨感動。營區開放、戰力展示等活動,也受到國人歡迎。除此而外,台灣軍隊基本上處於封閉狀態,與民間相當隔閡。軍事教育自成體系,和大學教育並不相容,彼此缺乏交流,無法發揮互補功能。軍、民教育體系之間的鴻溝,亟待消除。
以色列國民服役期間,除例行戰備訓練之外,會依軍種、專長及表現,接受不同的軍校課程。軍人服役期間可以到高等學府選修專業學科,不會浪費時間。服役期間的表現,成為企業用人的重要參考。以色列的家庭以子女當兵為榮,社會認為當兵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軍隊的嚴格訓練培養出具抗壓性、團隊合作良好、危機應變能力強的現代國民。大學的專業課程,幫助提升軍隊科技戰力。軍民相輔相成,對整體國力也有顯著提升。因此,軍人的資歷在民間企業相當吃香,當兵帶來光榮感絕非偶然。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