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AI對台灣政治的觀...

【專欄】AI對台灣政治的觀察(系列1)- 國民黨在台灣為何還能取得選舉優勢

Date:

 

中國國民黨(KMT)在台灣雖然長期面對民進黨(DPP)的強烈挑戰,但仍能在特定選區與選舉中取得優勢,這主要可從以下幾個面向來說明:

一、族群與世代結構

1. 本省人與外省人結構影響
在一些外省人比例較高、較為保守的地區(如新北市部分區域、桃園、中壢、金門、馬祖等),國民黨仍有深厚基礎。傳統軍公教群體對KMT忠誠度相對較高。
2. 高齡選民傾向支持
國民黨在中老年族群中支持度普遍高於民進黨,這些選民投票率也較高,有助於國民黨在選舉中取得穩定票源。

二、地方組織與人脈基礎

1. 深厚的地方派系結盟
國民黨長期經營地方,與地方派系合作緊密,如雲林張家、苗栗鍾家等。地方人脈網絡強,可動員選民、控制基層選舉資源。
2. 在特定地區的「安全席次」,如南投、花蓮、彰化等藍營傳統票倉,國民黨仍具優勢,通常能穩定保有縣市長或立委席次。

三、選戰策略與議題設定

1. 經濟與兩岸議題上的相對優勢
當民進黨執政期間遇到兩岸緊張、出口受阻、物價上升等問題,國民黨可主打「和平、穩定、發展」路線,爭取經濟選民與中間選民支持。
2. 操弄選民焦慮與懷舊情感
 國民黨擅長利用懷舊訴求(如「過去經濟比較好」)或社會對治安、詐騙、物價上漲的焦慮來批判現任政府。
3. 中共對選情的間接影響
◦雖不能明言配合,但部分中共言論(如對台軍事恫嚇、貿易壓力)會在無意中使選民傾向「選擇避免衝突」,有利於標榜和平談判的國民黨。

四、對民進黨的反感與反作用票
1. 民進黨長期執政導致的反彈
執政久了容易出現貪腐、傲慢、缺乏改革動能的問題,讓部分中間選民轉向投給國民黨作為「制衡」。
2. 民間對特定議題(如同性婚姻、能源政策)不滿
國民黨能吸納部分對民進黨「過度進步主張」不滿的保守選民。

五、人才資源與政治明星
1. 地方領袖與明星候選人
如韓國瑜、侯友宜、蔣萬安等具人氣者能拉抬選情,即便整體黨形象受損,也可靠個人魅力吸票。
2. 在野黨的彈性角色
作為反對黨,國民黨能更自由地批評執政錯誤而無須承擔實際施政後果,在選戰上佔有優勢。

結論整理
優勢面向 具體說明
基層組織強 地方派系與黨部動員力依然強大
年齡與族群優勢 高齡族群、外省人群體較傾向支持國民黨
議題操控能力 擅於以經濟與兩岸議題製造民進黨壓力,取得中間選票
執政疲乏反作用 借民進黨長期執政弊病轉化為制衡呼聲
地方明星效應 具有一定人氣的地方首長與候選人可吸引票源

中國國民黨的本省派為何還支持一個貪腐黑道掛鉤的政黨
這是一個高度尖銳、但也具深層歷史與結構因素的問題。要理解「中國國民黨本省派為何仍支持一個被批評為貪腐、與黑道掛鉤的政黨」,可從以下幾個層面拆解來看:

一、歷史淵源與利益結構的延續

1. 本省派與KMT的結盟背景
雖然國民黨長期被視為「外省政權」,但早從1950年代以來,為鞏固統治,KMT就在地方吸收本省士紳、宗族勢力、地方派系(如雲林張榮味、彰化林家、屏東邱家)成為「地方包辦者」。
對這些本省派而言,國民黨提供了政治資源與保護傘,他們也提供基層票源與動員系統,形成「政商共生」格局。
2. 「本省KMT」的本地優勢
在地方上,本省派國民黨政治人物往往與鄉里有深厚關係,選民對他們的支持,更多是基於「人情網絡」與「地方利益」,而非意識形態或政黨潔白度。

二、對民進黨的反感與政治現實主義

1. 地方選民對民進黨的失望
某些地區民進黨執政期間被指責為施政無能、傲慢、派系鬥爭嚴重,甚至也有貪腐醜聞(如花媽派系、屏東養地案等),選民會以「既然兩邊都黑,不如選對我有好處的那個」作為投票依據。
2. 現實主義的投票行為
部分本省派選民不關心政黨是否清廉,而更重視:
政治人物能否解決地方問題
是否會照顧地方建設經費
是否與自己宗親、鄉里熟識、有恩情可還

三、KMT地方派系的運作能力與黑金問題根源

1. 黑道與政黨的關係非KMT獨有
雖KMT有著「黑金黨」的歷史印象(如竹聯幫進入立法院、白狼支持政黨活動),但民進黨在部分縣市也曾與地方角頭或宮廟系統結盟。
 某些地方選民反而認為這類人物「講義氣」、「有能力擺平事情」,對其背景較為容忍。
2. 國民黨更能提供庇護或資源
在藍營執政縣市,這些本省派選民(特別是與派系有關聯的)會傾向支持有資源、有管道的KMT候選人,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對地方有利」。

四、文化與身分認同的模糊地帶

1. 部分本省派KMT認同「中華民國」體制
• 雖然本省背景,但不少人認同「中華民國是我的國家」,反感民進黨推動的台獨言論與文化激進主張。
• 他們可能是教育背景、軍公教、或眷村附近成長的「融合派」,對國民黨有歷史性認同。
2. 反綠而不一定愛藍
• 很多支持KMT的本省人,是基於對民進黨的失望或厭惡,而非真正喜歡KMT。
• 他們有時也會投給白營(民眾黨)或棄保操作中挺KMT,只為制衡民進黨。

五、實際選民結構與行為範例(以雲林、南投為例)
地區 本省派KMT代表人物 支持原因
雲林 張榮味家族(本省農業派系) 長期經營農會水利會,動員系統強大,人脈深入庄頭
彰化 謝衣鳳等 地方知名人士,提供選民資源、紅白帖人脈密切
南投 許淑華(本省派KMT) 外貌吸票、媒體曝光、與地方建設需求連結密切

結語:KMT本省派的支持不是基於清廉,而是基於「效益與網絡」

簡而言之:「許多本省派選民支持KMT,並非不知其問題,而是基於地方利益、人情網絡、對民進黨的失望與對現實資源的衡量。對他們而言,能『辦事情』的政客,比『清廉卻無能』的政客更有價值。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陳榮祥
陳榮祥
陽明交通大學電子所畢業。

精通 資通訊、電力電子、生醫生技、創投管理。

曾任:台北市電腦公會常務理監事、經濟部科專考評委員、碩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西田社布袋戲基金會 前董事長。

現任:銳傳媒網報 執行長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