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電2017年的公報資料顯示,迄2017年止,台灣的電網系統(Taiwan Grid System)共一萬八千公里,聯結在此電網上的發電容量裝置和發電機共有四千一百多萬千瓦小時(41,886,670 kW/Hr.)。2017年的毛發電及購電量約兩千四百億度電(239,531,001,582度),淨發、購電量兩千三百多億度(231,080,480,738),台電自己用了約85億度的電 (8,450,520,844),售電兩千一百多億度(217,213,485,956)供應台灣2300多萬住民全年住家及工商業用電所需。
上述台電公開的數字顯示,台電從41,886,670kW/小時的發電裝置設備,發了239,531,001,582度的電,供應台灣2300萬人口全年的家用和工商用電,等於每人年均用電一萬度(10,212度)。
台電有4,189萬kW/小時的發電容量裝置,理論滿載發電量應該是3,670億度,但台電的毛電產量只有2,395億度,其中少了1,275億度,損失36.7%的產能;而淨發電產量只有2,172億度,減少1,498億度,也就是說台電有100%的生產工具,只用了約64%的產能,但卻説發電量不夠用。
台電發電量僅64% 電到那裡去了?
簡單的說,台電有100%的發電設備連結全台灣1萬8000公里的電網,台電獨家賣電給台灣2,300萬人的工商及家用所需,只用了64%的發電設備生產了2,300多億度的電,滿足台灣2,300萬人全年的用電所需,每人平均用了一萬度的電,台灣像是個缺電的國家嗎?
台灣人的年均用電量一萬度(10,211度)的意義是什麼?是亞洲國家用電量的第一名,超越三小龍的年均用電量。日本人年均用量7,371度,南韓9,720度,新加坡8,160度。連西歐先進國家的年均耗電量也沒有台灣多,瑞士人年均用電量7,091度,德國6,602度,法國6,448度。
日本、南韓、新加坡、德國、瑞士、法國等都是工商科技發達的已開發國家,他們的住家別墅,不論在城鄉,和現代化的辦公室一樣,冬天有暖氣,夏天有冷氣。他們的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室、圖書館、體育館,也都是夏天有冷氣,冬天有暖氣,但他們的用電量卻都比台灣還省。而教育部還在警告開冷氣光電費年耗就三、五百億,那為何只有台北的學校教室有冷暖氣,其他地方則無,難不成是一國兩制。
為何這些先進國家的年均所得比台灣高,但用電量卻比台灣少?這些問題顯然值得進一步探討。
問題所在是台電供電效率不如人,是上述國家低估用電量而我們高估用電量,還是有人說謊或中飽私囊,或是台電讓我們的電像水一樣漏掉了?
談到水,台灣降雨量是世界第一,是多水之國,年降雨量2,467mm(毫米),是美國的3.2倍(760mm),大陸的3.7倍(660mm),加拿大的4.7倍(522mm),阿拉伯的24倍 (100mm),全球年均降雨量的2.6倍973mm)。經濟部水利署說台灣多山且高水域太短,2/3的雨水一天就入海,錢不夠,怎能不缺水?
降雨量世界第一 卻是缺水也缺電
台灣充沛的水資源加上三千米的落差賜給我們的是24小時的「水電」潛力,遠勝不可靠的「光電」或「風電」。而且台電的公報顯示,台灣已有超越100%以上的發電設備,卻還積極要去開發高成本的光電,和成本驚人的離岸風電,卻不思開發台灣得天獨厚的低成本「水電」。
台灣年均降雨量世界第一,若能計算出缺水最嚴重年度的平均缺水量,在適當的地段,用適當的方法,將年均2,467mm降落在台灣兩萬平方公里山區的雨水留住,即可解決台灣長年的缺水問題,同時也可以開發取之不盡的水電,一舉兩得。
台灣古有「遇水則發」諺語,上天又獨厚台灣賜予充沛免費的水資源,可用於區域小型24小時水電,讓台灣的未來能像「北歐四國」水鄉有超高的人均所得和北歐式的齊頭式的社會福利,印證「遇水則發」的古諺。
台電擁有那麼多的發電設備和電網系統,及充沛的水資源,但供電量卻只有六成,箇中原因為何,立法院實在應該好好探究一番,何以台灣變成一個缺水缺電的國家?如國營企業做不到,何妨多鼓勵私人企業協助,讓台灣成為一個不缺水又不缺電的國家。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