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簡稱 FRB)於台灣時間 2025 年 9 月 18日凌晨正式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調降 0.25 個百分點,目標區間落在 4.00–4.25%。這是自長期緊縮循環以來的重要轉折,顯示美國貨幣政策正邁向新的階段。此舉不僅影響美國國內經濟,也牽動國際資金流向、債市、股市與匯率。同時,隨著現任美國聯準會理事主席鮑爾(Jerome “Jay” Powell)任期將滿,總統對下一任 FRB 議長人事的抉擇,更使市場關注未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方向。本文將從降息效應、議長人事、全球連鎖反應以及政策展望四個面向進行探討。
降息的經濟效應
美國經濟目前處於成長放緩的階段。根據公開預測,2025 年美國實質 GDP 成長率可能僅約 1.5%,2026 年更進一步降至 1.3%。在此情況下,降息成為提振內需與投資的重要工具。利率降低後,消費者與企業的融資成本減輕,有助於支撐消費支出與企業投資。
不過通膨仍是核心挑戰。儘管近月通膨顯示逐步回落,但能源、糧食與地緣政治變數可能再度推高物價。若 FRB 在寬鬆政策上走得過快,市場恐擔憂通膨重燃。這也是市場密切觀察未來降息節奏的原因之一。
對股市而言,降息往往推升成長型與科技股估值,因為資金成本下降、折現率降低。然而,目前部分美股板塊估值已偏高,若投資人預期過度樂觀,可能隱含回調風險。債市方面,長期殖利率在降息預期下有所下移,但若市場對 FRB 獨立性疑慮升高,長債需求可能受影響,殖利率也可能再度攀升。
議長人事的敏感性
下一任 FRB 議長人選已成為市場焦點。外界普遍推測幾位具代表性的人選,包括偏向鴿派者與中間偏鷹派者。若新任議長傾向更快降息,市場將解讀為寬鬆週期延長;若偏向謹慎,則意味政策將更注重通膨控制。
更重要的是,市場關心新議長是否能維持 FRB 的獨立性。倘若總統任命的議長被視為對政府政策取向過於順從,可能引發投資人對政策穩健性的疑慮。這不僅關乎通膨控制的信心,也會直接影響債券市場的風險溢價。
相反地,如果新議長展現出兼顧成長與通膨控制的能力,並持續維護決策透明性與獨立性,市場將會更加穩定。對企業與投資人而言,信任 FRB 的決策機制,是資本市場長期健康運作的基礎。
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
美國降息帶來的第一層外溢效應,是美元走弱與資金流動重新分配。美元回報率降低後,國際資金可能流向收益較高的新興市場或成長型資產。對台灣而言,這意味著外資流入可能增加,推升台股與科技板塊的表現。台幣相對強勢,對投資市場有利,但對出口產業形成壓力。
歐洲方面,歐洲央行在面對美國降息後,政策選擇更顯艱難。若歐洲央行不跟進降息,歐元可能相對升值,進一步打擊其出口競爭力;若同步寬鬆,則可能加劇歐洲內部的物價壓力。日本央行則因長期維持低利率,其政策迴旋空間有限,但美國降息使得日圓壓力減輕,對日本出口業者相對有利。
新興市場更容易受到資金快速流動的影響。大量資金湧入雖可能推升股市與債市價格,但也可能帶來資產泡沫化風險。一旦美國未來政策再度轉向,資金逆流將使這些市場承受劇烈波動,甚至引發金融危機的隱憂。這也是為何各國央行在因應美國政策變化時,往往必須兼顧外資流入的利多與潛藏風險。
對台灣的多重影響
在台灣股市方面,科技與半導體領域因與全球 AI、車用電子等需求緊密連動,成為最大受益者。台積電、聯發科與其他供應鏈企業的估值將受惠於資金湧入。不過,若外資過度集中在少數標的,一旦國際環境反轉,市場波動也可能被放大。
房市則面臨融資成本下降的推力,購屋需求可能上升。對自住買家而言,房貸利率下降是利多,但若投機需求過快回升,房價過度攀升可能再度引起政府調控。台灣主管機關必須在促進自住需求與防止投機炒作之間維持平衡。
此外,大陸經濟狀況對台灣也有重要影響。大陸近期透過降準與降息支持房市與內需,若政策奏效,台灣出口表現可能受益。但大陸仍面臨青年失業率高、地方債壓力沉重等結構性挑戰,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拖累區域供應鏈,間接影響台灣。
台灣的應對策略
美國的政策前景取決於兩大因素:通膨控制進展與新議長的政策立場。若通膨持續回落,FRB 有更大空間推動降息;但若因外部衝擊導致物價再度上揚,政策可能再度轉向緊縮。
對台灣而言,應對策略可分為幾個層面。首先,政府需維持金融體系穩健,強化銀行資本適足率與壓力測試,防範利差縮小或資產負債表受衝擊。其次,央行應靈活管理匯率,避免台幣過度升值傷害出口競爭力。第三,房市調控應持續審慎,既避免資金氾濫推高房價,也要確保首購族的居住需求能被滿足。
更進一步,台灣企業應加快供應鏈多元化,以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同時仰賴美國與大陸市場,若地緣政治風險升高,過度依賴將成為脆弱點。因此,分散市場布局與提升研發自主性,是確保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投資人則應避免過度追逐短期資金行情,應以分散資產配置、重視長期價值為原則。尤其在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之際,穩健型投資策略能有效降低波動帶來的心理壓力與財務風險。
結語
FRB 的降息標誌著美國貨幣政策進入新階段,而下一任議長人事更將決定政策路徑是否穩健。市場在期待資金成本下降帶來利多的同時,也必須警惕通膨反彈與政策政治化的風險。
對台灣而言,外資可能湧入、股市與房市受惠,但出口與匯率也面臨壓力。唯有政府、央行、企業與投資人各自審慎應對,才能將挑戰轉化為機會,在國際金融格局的新變局中保持穩健前行。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