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郭老詩畫交響】「末日交響...

【郭老詩畫交響】「末日交響曲」之序曲

Date:

畫作說明:布上油彩80M=145.5×89.5cm. 郭少宗2012.

[ 女媧補天 ]

 

沙漏緩緩地吞噬雄心壯志

迴盪著亙古的召喚

炎陽與月光無止盡競逐

妳酣睡在朝露晶瑩的眷顧中

 

不介意臭氧層的破洞

無視於氣候異常的極化效應

剪裁雲朵  捏塑春泥

度量彩虹  劈鑿天地

萬千生靈受孕於血脈源頭

妳用鮮血描繪生之本能

妳用肉體構築死之過程

最終,用清脆的啼哭聲歌頌誕生

萌發至死不渝的信念

混沌之中精釀的喜悅

 

如今,開啟了悲劇序幕

既然生為芻狗,又何懼烈火?

終究面對無從捉摸的命運

不幸投胎為人,又何必結果?

 

[ 詩畫賞析 ]

話說2012年的世界末日傳說盛行,本人感觸深刻。當年春末,從北京教學回台,在此生教學生涯的最後一堂課結束後,如釋重負;因為出題給學生設計的題目是 「我的2012」,學生們眾說紛紜,積極進取或者消極悲觀因人而異,呈現作品創意迭出,表現迥異。

接著當年夏天全球迎來特別炎熱的夏季,我在畫室忍溽負暑之下運用遲滯的線條,沉重的顏料,以抽象表現主義畫風,勾勒了一系列有如面臨世界末日之「告別作」。

當然,這一切傳說在順利渡過年底恐懼危機後,一切煙消雲散了。而我「賺」到了這一系列七張油畫。

17年初整理作品,奮力給每張油畫題一首詩,重溫昔時心情,也慶幸留下「千古不遇」的創作主題。

讀詩先從宇宙天地為開宗明義,生命根源來自女媧雙手,詩句以確鑿的筆調,描寫塑土捏泥的艱辛,孕育生命之重任,當然也賦予了宏大的序曲架構,足以展開「末日」的篇章。

接著詩文以質疑的心態,對無知無解的虛無,投注最終極的質問:既為芻狗,何必為人?哲學的思辨從而開展,本質與存在的議題,虛無或踏實的爭辯,開門見山而挺立,開宗明義且聆聽!

抽象畫十足幽暗的色系,不安的線條,交織了一幕末世絕望的悲劇背景。色塊積累成厚實的地殼,堅硬或脆弱都是命定的條件,不安的形與色騷動不已,視覺衝擊產生巨大的生之困惑,凌駕了生之喜悅。

最醒目的紅線條,是血脈奔騰,是岩漿崩裂,是火燄突竄,也是心靈的創傷。以往象徵熱情的紅色,如今卻預示並印證了危險的境況以及死亡的威脅。

此幅抽象畫,徹底揚棄形象,而織就淺意識之網,捕獲了觀者眼睛,也衍生意識流的龐大篇章。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郭少宗
郭少宗
1975國立藝專美術科畢業,受教於廖繼春、楊三郎、洪瑞麟、李仲生等名師並深受影響。他愛山愛水,創作用色大膽筆觸奔放,將台灣山川之美,以其火山噴發般的獨特風格,形塑得大氣滂薄。 郭少宗曾執教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系六年,並於2014 應邀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專題演講。 對藝術創作的熱情,自年少以來數十年如一日,曾舉辦46次個展並參與超過60次畫會聯展,足跡遍及臺灣、日本、韓國、中國、港澳、美國、奧地利、德國、法國、薩爾瓦多等地。他的創作是在傳統之外不斷嘗試多樣性突破,而建立自己的風格。譬如追隨廖繼春的腳步,色彩繽紛豐美;崇拜梵谷及莫內,亦醉心於印象派,但落筆則偏重野獸派及表現主義,這正是他熱情澎湃、狂狷不羈的真性情。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