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震盪全球市場!中美...

【專欄】震盪全球市場!中美貿易協定能否破解中國大陸稀土出口限制?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於瑞士日內瓦發表貿易協定聯合聲明,宣布降低關稅並暫停或取消部分非關稅措施。此聲明不僅涉及關稅調整,更觸及中國大陸對美國的稀土出口限制議題,引發全球市場高度關注。稀土作為高科技與國防產業的關鍵原料,其供應鏈穩定性直接影響全球經濟。本文聚焦中美貿易協定要點,分析稀土出口限制是否納入暫停或取消範圍,並探討其對雙邊關係與全球產業的潛在影響。

貿易協定核心內容解析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

中美貿易協定的聯合聲明明確承諾,雙方將於2025年5月14日前採取具體行動。美國方面,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於4月2日頒布的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對中國大陸商品(含香港及澳門)徵收的24%附加關稅將暫停90天,保留10%關稅;同時取消4月8日及9日行政命令中的修正關稅。中國大陸則承諾調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第4號公告,對美國商品的24%附加關稅同樣暫停90天,保留10%關稅,並取消第5號及第6號公告的修正關稅。

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國大陸承諾採取行政措施,暫停或取消2025年4月2日起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措施。此舉被外界解讀為可能涉及稀土出口限制,因其自4月4日起對全球實施,雖非針對美國,但對美國高科技產業造成顯著衝擊。聲明中未明確列出具體措施,留下解讀空間,市場期待5月14日後的實際執行細節。

協定還確立了持續對話機制,由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及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Jamison Greer)領導,顯示雙方有意透過定期磋商緩解貿易緊張局勢。

稀土出口限制的爭議與影響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美中貿易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大陸於2024年4月4日宣布對7種稀土相關產品實施全球出口限制,雖未明確針對美國,但美國高度依賴中國大陸稀土供應,特別是在電動車、風力發電及國防裝備領域。若中國大陸完全限制稀土出口,美國關鍵磁石庫存可能在數月內耗盡,汽車製造業面臨停產風險。

2025年4月,特斯拉(Tesla)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曾表示,稀土限制已影響其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量產計畫,中國大陸要求確保稀土不被用於軍事用途。此舉顯示中國大陸試圖透過稀土供應鏈施壓,迫使美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然而,聯合聲明中提及的「非關稅措施暫停或取消」是否涵蓋稀土限制,仍不明確。

稀土限制的全球性質進一步複雜化問題。聲明強調針對「美國的措施」,但稀土限制適用於全球。若僅對美國放寬,是否意味其他國家仍受限?此外,日本等國的稀土再出口至美國是否受影響,亦是未解之謎。這些不確定性加劇市場對供應鏈穩定的擔憂。

美國的戰略考量與關稅政策

2025年5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彭博社專訪中表示,美國不追求全面「去耦合」(decoupling),但在半導體、醫藥品及鋼鐵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領域,將實施「戰略性去耬合」。此政策延續川普的「美國優先」理念,強調透過關稅與非關稅措施(如出口管制與投資限制)保護國內產業。

貝森特進一步闡明,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關稅以30%為上限,10%為下限,顯示關稅政策具彈性但有明確底線。此框架參考2020年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定,該協定要求中國大陸擴大美國商品進口、保護智慧財產權及開放金融市場。貝森特認為,該協定為當前談判提供藍圖,顯示美國試圖在維持壓力同時,尋求可持續的貿易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依據1974年通商法及1962年通商擴張法,美國對鋼鐵、鋁及汽車等商品的既有關稅未受新協定影響,顯示美國在關鍵產業上的保護主義立場不變。稀土作為戰略物資,是否納入談判優先事項,成為市場焦點。

中國大陸的政策動機與談判策略

中國大陸的稀土出口限制被視為對美國4月2日關稅措施的報復。2024年4月4日起,中國大陸不僅實施稀土限制,還將11家美國國防相關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16家企業施加出口管制。此類措施顯示中國大陸試圖以非關稅手段回擊美國的貿易壓力。

然而,聯合聲明的承諾顯示中國大陸願意在一定程度上妥協。暫停或取消4月2日後的非關稅措施,可能反映中國大陸希望穩定對美出口,特別是在半導體與新能源等領域的供應鏈合作。但對於軍事用途的稀土出口,中國大陸立場可能較為強硬,因其2024年12月3日的對美全面對抗措施已明確禁止軍事相關雙重用途產品出口,該措施未納入本次協定範圍。

中國大陸的談判策略或許旨在區分民用與軍用稀土出口,允許前者恢復以換取美國在其他領域的讓步。然若稀土限制全面放寬,恐與其國家安全政策相悖,顯示談判結果仍充滿變數。

結語

中美貿易協定聯合聲明為緩解雙邊貿易緊張局勢開啟新篇章,但稀土出口限制是否納入暫停或取消範圍,仍待5月14日後的具體執行揭曉。稀土作為全球供應鏈的命脈,其政策走向不僅影響中美經濟,也牽動高科技與國防產業的未來。美國的「戰略性去耬合」與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控制策略,將在後續談判中持續角力。未來數月,雙方的對話機制與實際行動,將決定這場貿易博弈的最終勝負,也為全球市場注入更多不確定性。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