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台灣民俗【專欄】歷史上漢字文化圈的...

【專欄】歷史上漢字文化圈的「中華意涵」已被中共霸道中華暴力改變

Date:

在歷史上,所謂漢字文化圈(日語:漢字文化圏、韓語:한자 문화권、越南語:Vùng văn hóa chữ Hán),又稱為漢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儒教文化圈、東亞文化圈,這是指在歷史上受漢文化之影響,而在過去或現在能使用漢字作為主要書寫用語之文化圈。

一、漢字文化圈在現代的改變

在東亞的世界,直到近現代之前,漢文一直是作為書寫文字而被共同加以使用。在進入現代以後,即使是使用完全不同語言的國家,也能夠透過漢字去共享相當複雜的資訊。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重新調整了國家體制,並推行了不同的語言政策。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採用了新的字體和許多平假名的拼寫法,而韓國和北韓則在書寫上進行了去漢字化和韓國字化(朝鮮語化)。同時,中國大陸也在漢字簡體化的方案之下,從繁體字轉換成簡體字。越南則採用了以拉丁字母拼寫的國際音標做為其語言的書寫(Chữ Quốc Ngữ)。因此,在現今的東亞世界當中,資訊的共享與傳遞就快速地變得更加困難了。

二、東亞周邊國家所看到的中華其實是含糊而多樣的

不只是在透過文字溝通的領域,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的冷戰也是將廣義的「中華」的一體性加以緩和、鬆弛的大事件。譬如在韓國以前到處可見的漢字,現在幾乎全部都看不見,人們似乎可以在許多令人意外的領域上面,看到世界史的影響。

圖/韓國政府網站

在漢字文化圈的背景下,雖然曾被納入東亞文化圈當中,但從廣義上來看,與「中國」(China)不同的地區有朝鮮、日本、琉球、越南。另一方面,雖然不被包括在漢字文化圈當中,但其地理空間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甚至全部)卻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國家的領土內,這包括內蒙古、西藏和新疆。還有一些地區,雖然使用漢語,並在政治上也可能被中國廣泛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其居民的自我認同卻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價值觀並不一致,而這就包含香港和台灣。這篇文章主要是從歷史角度來概述這些周邊地區與「中華」之間的關係。我們是可以把這些周邊地區當做對象,而從歷史的角度來觀看這些地區與所謂《中華》的關係。文化、地理位置乃至人民的認同等因素是無法完全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含括的地區,如果我們將之加以羅列出來的話,其實所謂並非是中國的「中華」之真面目就會浮現出來。

本來,「中国」和「中華」這兩個漢字的用語,並不是固有名詞,而是具有「中央」或「中心」這種程度的意義。”中華” 本質上是一個很難明確去加以劃定與他者之間的界線之概念。因此,從受到其影響而處於邊緣的地區之觀點來看,不斷去強調 “中華不是這個、不是那個等等”的方法而來勾勒出中華是個空虛的中心,這就是非常有用的手法。

對於中國來說,似乎是理所當然存在的 “中華” ,如果透過這樣的方法去理解周邊國家的話,那麼所謂《中華》的實際的狀態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了。

三、霸道的中華開始出現

但是,我們想從這裡開始來談談一些於現在是更現實的事情。截至2023年,世界上最大的擔憂之一,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這個原本應該是一個模糊的地理的概念.文化概念=中華》,卻誤解為是自己專有的東西,它為了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一致,就採取行動要來對現實進行修正。習近平政權的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這個口號其實就是象徵這種行動的話語。而其結果所產生的就是對新疆的土厥系穆斯林實行強制的同化政策,強行對蒙古族和朝鮮族等推行漢語教育,以及自2020年6月國家安全法通過以來,對香港顯著地加速 “內地化” ,還有對台灣實施恫嚇行為。

越南社區景點/越南觀光旅遊局
越南社區景點/越南觀光旅遊局

他們所認為的「中華」範圍內的地區,是應該比起《從文化層面和人民認同層面而被形成的中華》更加 “中華”式的地區(亦即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價值觀的地區),這種思維如果從其整個行動來看的,就可以感覺得出來。

亦即,如果我們更深入來探討的話,我們是可以在如下兩個事件一針見血的看到這樣的行動:(1)2016年,韓國部署THAAD導彈計劃引發中國對韓國強烈的報復行動(撤回觀光客和抵制韓流明星),(2)今年夏天沖繩縣縣長玉城丹尼訪問中國時,中國對沖繩表現出的特別的 “關心”,而這些就是上述說法的顯現。

那麼,我們要追問的是: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過去在華夷秩序之下被定為為朝貢國的朝鮮和琉球》想要顯示出它具有一定的干預能力的想法,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這是令人好奇的。
在近現代之前,東亞是存在一個以漢文為基礎的資訊共享環境,這也顯示在廣義的意義上受到「中華」所影響的區域的某種同一性。這種同一性在19世紀後半,隨著中國大陸政權的虛弱而逐漸減弱,但是直到20世紀中葉,這個同一性仍然保留著濃厚的痕跡。只不過,自1950年代以後,地區的秩序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而被改編,這種同一性就四分五散。

但另一方面,目前在東亞的新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似乎要重新建構和擴大「中華」的統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觀的解釋所造成的。但是,這是否真的會成功呢?這是值得懷疑的。因為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所想像的理想狀態與近現代之前的狀態是顯然不同的,古代的華夷秩序之下,尚講求王道與霸道之分。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以暴力所進行的新解釋與行動其實已造成國際的緊張。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張正修
張正修
曾任考試委員、開南大學法律系系主任、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兼任副教授、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