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至劭(台聯政策顧問、台灣教授協會會員)
做生意、做事業有時候確實要貸款,但能還掉的時候要儘快還掉。
有一些中國來的視頻一直告訴大家,傻瓜、笨蛋、凡夫俗子才會把錢放銀行,企業家、有錢人都是拼命跟銀行借錢,這種說法對的成分不到百分之二十。手中一直握有充分的現金,不是借貸來的現金,這才是求生、求快樂之道。
當你有賺一些錢時,應該趕快把所有的債務都清償掉,而不是讓債務越滾越大,尤其是利息高的部分,只是急著拿你的錢再去做新的投資,似乎錢很多、事業很大,那只是假象。這個世界只有借貸龐大而破產的富人,沒有無借貸而破產的窮人,沒有借貸一身輕的人生才真正輕鬆、光亮、實在,債務是毒藥。
來談一下我看到的老王,真實例子。老王一生劍及履及、說做就做,一直希望立竿見影,永遠非常匆忙、急躁,這樣的個性偶而是好的,但大部分狀況是很糟糕的。
投資最主要是複利的概念,複利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有耐心、要慢,不可能一蹴可幾。老王早期很貧窮,因他失業七年且不斷創業、不斷失敗,負債累累。後半期賣了他爸爸的田產得到很多錢後,又說自己「白手起家,創業有成。」催眠自己似乎真的賺很多錢。
二00一年,老王家的不動產總共大約有四億,大約60%是他父親留下來的,40%是他們夫妻賺錢去買來的地產或者他們蓋的房子(後來成為建商)。他們把所有房地產全部拿去貸款,貸到兩億八千多萬,利息大約10%,他們貸款是在一九九一年開始的,為了選舉,接著他們夫婦就一路貸過來,從來都是只還利息不還本金,維持家業龐大、金錢很多的假象。
往後十年期間給銀行拿去的利息大約是一億七千萬,兩億八千萬減掉一億七千萬,相當於花用了一億一千萬。二00二年年初所有房地產遭到法拍。
告訴老王夫婦土地、房子不要拿去貸款,「你們想花錢的時候就土地一塊一塊賣、房子一棟一棟賣,賣掉了再去花那些錢。」他們不聽。市價四億的房地產就這樣完全沒有了,前後卻只花用到一億一千萬。
就銀行的角度來看,市價四億的房地產他們當然可以法拍等等賣到四億,又事先收走一億七千萬的利息,所以他們的獲利是五億七千萬,扣掉給老王夫婦的兩億八千多萬,銀行還賺了接近三億,這就是銀行的生財之道。
我們是不可能玩得過銀行的,許多投資者自己以爲自己很聰明,可以玩得過銀行或是其他金融專業人士,其實他們很傻,這不是投資,是投機,不用數學期望值算算,是自找死路。
要靠借貸來彰顯自己事業的偉大,一開始就失敗了,要去借貸維持成功,那算什麼成功?最後會怎樣不知道嗎?我們寧願錯過機會,也絕不去大量借貸最後求得災難。老王一生追求冒險、刺激,腦內多分泌多巴胺,最後當然一無所有。
我們看個普通人例子,他如果買超過自己能力的房子、車子,接著就要拼命去償還貸款,那不是自找麻煩是什麼?
遠古時候,打個比方,十萬年前,原始人在草原上碰到獅子要快跑,有果實要快摘,馬上吃,得到立即的滿足,你如果在投資的時候,也希望立即的滿足、刺激、快感,那你和原始人就很接近了,快速致富絕對是錯誤的想法。
我看到很多人買股票,高點他就買,低點就賣,頻繁交易,這種人都不會賺錢的,更糟糕的是如果錢是借來的。這種人穿得再體面,也只是「穿著西裝的囚徒。」
老王破產後,一直認為他運氣不好、社會不好,其實真正原因是他思維錯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