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歐亞新秩序震盪:美...

【專欄】歐亞新秩序震盪:美國為何迫切需串聯大西洋與太平洋戰略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隨著全球權力重心持續轉移,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正經歷深刻變化。近年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連結愈加緊密,呈現出「歐亞新秩序」的潛在樣貌。美國若仍將其大西洋與太平洋戰略割裂看待,可能錯失因應歐亞聯動所帶來的重大挑戰與機會。本文將探討歐亞新秩序的成形背景、美國為何必須串聯兩洋戰略,以及應採取的實際策略與面臨的風險。

歐亞新秩序的成形

冷戰結束後,歐洲與亞洲長期被視為兩個獨立戰略區域。然而,這一界線正在迅速消融。隨著全球化進程與能源、交通、科技的跨區發展,歐亞之間的互聯性日益加深。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的合作正是最具代表性的例證。兩者在能源、軍事及外交領域相互支援,並與北韓、伊朗等國形成策略聯結,逐漸塑造出一個橫跨歐亞的權力網絡。這種合作不僅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也讓歐亞成為新的戰略中心。

與此同時,美國傳統的盟友體系出現鬆動。美國在冷戰期間建立的跨大西洋與太平洋同盟,長期支撐其全球主導地位。然而近年來,美國政策傾向「區域化」,分別以歐洲與印太為戰略焦點,缺乏整體連動規劃。這使盟友之間的協調變得有限,歐洲與亞洲可能分別尋求新的戰略平衡,甚至建立獨立於美國的合作機制。若美國無法重新整合兩翼的戰略結構,將面臨被排除於歐亞新秩序之外的風險。

此外,對手陣營正加速整合。俄羅斯與中國大陸透過「灰色地帶」作戰手法,逐步削弱美國與其盟友的信任與凝聚力。這些手法包括資訊戰、能源威脅、軍事演習與經濟施壓,目的在於擴張影響力、挑戰現有秩序。面對這種跨區域協作的戰略模式,美國若仍以分區方式應對,顯然難以形成有效制衡。

串聯兩洋戰略的必要性

美國若欲維持其全球領導地位,必須打通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個戰略軸線。首先,從整體利益來看,這種整合能避免資源重複與戰略分散。若將歐洲與亞洲視為一體,美國便能更靈活地配置軍事與經濟資源,在歐亞之間形成協同效應。例如,北約在歐洲的軍事技術可與印太盟友共享,美國防務體系亦能在全球範圍內提升運作效率。

其次,跨區域挑戰的性質決定了美國必須採取聯動戰略。供應鏈安全、能源運輸、資訊科技控制權與軍備競爭等議題,皆已超越單一地理區域。當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在歐亞聯動帶上協作,透過經濟與軍事手段擴大影響,美國若未能打通兩洋縱深,便無法全面應對。

更重要的是,美國需透過兩洋串聯來強化盟友合作。歐洲盟友與亞洲夥伴各有專長,但若彼此缺乏橫向聯繫,整體力量將受限。美國可作為橋樑,推動跨區域政策協調,使北約成員與印太國家共享情報、技術與政策目標。這不僅能增強集體防禦,也可防止盟友之間出現戰略競合。

實際操作與戰略調整

要實現兩洋聯動,美國必須在軍事、經濟與外交三方面同步推進。軍事層面上,美國應加強北約與印太聯盟之間的合作,使其形成跨大洋的防禦體系。例如可設立歐亞聯合軍事演訓機制,讓不同區域盟友在共同框架下運作,確保危機發生時能迅速協同。

經濟層面上,美國應推動跨區域供應鏈重組。當前的全球供應體系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的製造業。美國可鼓勵歐洲與亞洲盟友之間建立互補產業鏈,如半導體與能源技術合作,減少對特定地區的依賴,提升整體韌性。

在外交與科技層面,美國需運用其制度與創新優勢,重塑盟友信任。科技合作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美國可透過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網路安全等領域的聯合研發,將歐洲與亞洲的科技力量整合起來,形成「民主科技陣線」。此外,美國應擔任協調者角色,讓盟友在共同價值下形成一致立場,避免內部分歧削弱集體戰略。

灰色地帶作戰的威脅同樣不容忽視。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已在歐洲與亞洲同時展開資訊滲透與政治影響行動。美國應建立跨歐亞的快速協調機制,整合情報分享與網路防禦,避免因分區反應而被對手分化。這將需要更靈活的外交與安全架構,甚至可能推動跨大洋制裁協調機制,以確保回應一致且具威懾力。

潛在挑戰與結構性風險

雖然兩洋聯動具有戰略必要性,但執行上存在多重挑戰。首先是資源與戰略疲憊問題。美國必須同時維持歐洲與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成本龐大且長期化,可能導致國內政治壓力上升。若無法確保穩定資源支持,整體戰略將難以持續。

其次,盟友意願不一致。歐洲國家多關注俄烏戰爭與能源供應,而亞洲國家則著重於應對中國大陸崛起。兩者的優先次序與威脅認知差異,使得政策整合難度極高。美國需在不同區域之間扮演調解角色,尋求共通利益以維持戰略連貫性。

再者,對手的反應速度亦構成風險。若美國推行歐亞聯動戰略,俄羅斯與中國大陸可能更緊密結合,形成新的聯合抗衡架構。此外,美國若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策略失誤,可能適得其反,促使中俄陣營鞏固其歐亞影響力。美國因此必須保持靈活性,避免陷入過度對抗或資源分散的陷阱。

結語

整體而言,歐亞新秩序正逐漸浮現。歐洲與亞洲不再是分離的戰略劇場,而是相互連動、彼此影響的權力場域。美國若繼續以區域化方式處理其全球戰略,不僅將削弱自身影響力,也可能在歐亞權力重組中被邊緣化。唯有打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戰略縱深,整合盟友與資源,才能確保美國在未來全球秩序中的主導地位。這不僅是地緣政治的選項,更是維繫國際穩定與制度性權威的必要條件。對美國而言,兩洋不應再被視為兩個世界,而應是一個統一的戰略前線。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