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美國作為全球政治與經濟的領頭羊,其內部政治動態牽動世界脈搏。近年來,美國政治系統因財富與權力的交織而備受詬病,尤其在川普(Donald Trump)執政期間,這一現象被推向極端。政治分析家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在其評論中指出,美國是先進民主國家中最具盜賊統治(kleptocracy)特徵的國家,但其民主機制與社會力量仍有效抵禦威權傾向,遠未淪為警察國家。本文將從制度、經濟與社會面向,探討川普執政時期美國政治的盜賊統治傾向,分析其對民主的挑戰,並評估美國能否在金權與民主間找到平衡。透過數據與事實,勾勒美國當前的政治圖景及其未來走向。
金權政治的深化

美國政治長期以來被財富滲透,形成了金權政治的結構性問題。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響應政治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的數據,2020年美國聯邦選舉總支出達14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其中企業與富豪捐款佔據主導。這些資金透過遊說團體與政治行動委員會,影響稅法、監管政策乃至司法任命,確保財團利益最大化。
川普上台後,這種金權政治更為顯著。2017年的《減稅與就業法案》將企業稅率從35%降至21%,根據《紐約時報》,此舉主要惠及大企業與高收入群體,普通中產階級獲益有限。川普政府的政策顯示出財富與權力的直接交易,企業若提供政治支持,往往能換取有利政策。
川普個人的商業行為進一步加劇盜賊統治的印象。據《華盛頓郵報》,川普任內,其家族企業從外國政府與企業獲得數百萬美元收入,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在川普酒店的巨額支出。這種公私不分的做法,讓外界質疑美國政治是否淪為個人斂財的工具。
盜賊統治的運作模式

川普的執政風格以「以權謀私」為核心特徵。布雷默指出,川普在政策決策中常以個人或家族利益為導向,例如對TikTok的政策轉向。2020年,川普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威脅禁用TikTok,但當TikTok投資者提供政治支持後,他迅速改變立場,允許其繼續運營。這種「付費換政策」的模式,顯示白宮被用作交易場域。
企業界對此模式並不陌生。根據《彭博社》,美國企業長期透過遊說與政治捐款影響政策,川普僅是將這一過程公開化。企業高管雖對這種赤裸的交易感到不適,但多數選擇配合,因其已習慣透過K街的遊說團體與政治顧問換取影響力。
然而,這種模式並非無懈可擊。當川普試圖對企業施加過度壓力時,例如威脅對不配合的公司加徵懲罰性關稅,部分企業選擇抗拒。2023年,科技巨頭如蘋果公開反對川普的關稅政策,顯示企業在核心利益受損時並非全然順從。
民主機制的韌性
美國的民主制度在盜賊統治的壓力下仍顯示韌性。布雷默指出,美國的制度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有效阻止了威權主義的擴張。例如,川普曾公開批評聯邦儲備系統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並揚言撤換,但市場的劇烈反應與顧問團的勸阻迫使他退讓。根據《華爾街日報》,2023年川普放棄撤換鮑爾的計畫,顯示市場力量對其政策的約束。
司法系統同樣展現獨立性。2020年選舉後,川普試圖推翻多州選舉結果,提起數十起訴訟,但根據《布倫南司法中心》(Brennan Center for Justice),超過60起相關訴訟幾乎全數敗訴。聯邦與州法院的裁決顯示,司法機構在關鍵時刻能抵禦政治壓力,維護選舉公正。
社會力量也發揮重要作用。美國大學面對川普政府削減經費或取消免稅資格的威脅,普遍選擇抗爭。根據《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21年,多所大學公開反對政府干預,強調學術自由的核心價值。這種來自學界的集體抵制,顯示美國社會對威權傾向的警惕。
民間組織與媒體同樣不可或缺。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多次對川普政府的政策提起訴訟,例如針對移民禁令的措施。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持續揭露政府不當行為,確保公眾知情權,構築了對威權的防火牆。
國際與經濟的制衡
川普的單邊主義政策在國際舞台遭遇阻力。以貿易戰為例,川普對中國大陸、加拿大與墨西哥等國施加高額關稅,試圖重塑貿易格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18-2020年間,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導致美國消費者與企業承擔約400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同時損害農產品出口。這種經濟損失迫使川普在部分政策上妥協。
中國大陸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川普的關稅戰顯示強硬回應。2023年,中國大陸對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導致美國對華出口萎縮。布雷默指出,中國大陸的政治體制使其更能承受長期經濟壓力,這讓川普的全面對抗策略難以為繼。
國內市場同樣形成牽制。2023年,川普提議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45%關稅,引發華爾街震盪。根據《彭博社》,該提議公佈後,美國主要股指下跌超過5%,企業領袖警告此舉將推高通膨。市場壓力最終促使川普軟化立場,顯示資本市場的制衡作用。
企業界的反應也至關重要。雖然部分企業配合川普的「付費換政策」模式,但當政策威脅核心利益時,企業並非全然順從。例如,科技巨頭如谷歌堅持全球化供應鏈策略,拒絕完全撤出中國大陸市場,顯示企業自主性對川普行動的限制。
結語

川普執政期間的美國無疑加劇了盜賊統治的傾向,金權政治與以權謀私的行為削弱了公眾對政治系統的信任。然而,美國的民主機制與社會力量顯示出韌性,無論是司法獨立、學術自由還是市場反饋,都有效抵禦了威權主義的侵蝕。正如布雷默所言,美國或許是先進民主國家中最「不自由」的一員,但遠未淪為警察國家。未來,美國能否遏制盜賊統治的擴張,關鍵在於其制度與社會能否持續發揮制衡作用。面對金權與民主的拉鋸戰,美國需要在內外壓力下尋求新的平衡,以維繫其全球領導地位與國內穩定。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