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國際藝術【專欄】杜達美率領250位...

【專欄】杜達美率領250位交響合唱團10月29-30日在台灣演出馬勒《復活》

Date:

文/林衡哲

2005年9月13日,24歲的委內瑞拉指揮家杜達美(Gustavo Dudamel,1981),首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碗指揮洛杉磯愛樂演出,立刻電爆了所有的聴衆,那時洛杉磯時報評論道:「他用他的手掌征服了所有好萊塢的聽衆。」

四年之後的2009年,杜達美成為洛杉磯愛樂的音樂總監,28歲的他,背譜演出馬勒。

28歲時,創作的第一交響曲《巨人》,立刻轟動南加州樂壇,那天愛好古典音樂的好萊塢電影明星幾乎都來了。17年來,他創造了洛杉磯愛樂的黃金時代,連東部的紐約時報都開始讚美道:「洛杉磯愛樂是美國最重要的交響樂團。」在他任內他創辧不少蜚聲全美的音樂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的馬勒音樂節,先以三週時間在洛杉磯完成馬勒全套十首交響曲的演出,再前往祖國委內瑞拉,演出全套馬勒,最後一場驚天動地的《千人》,連他的恩師阿布魯(Antonio Abreu)也出席這場有史以來最浩大的《千人》演出。其次2015年的《不朽的貝多芬音樂節》也很動人,他分別指揮了16年的《西蒙.波利瓦青年交響樂團》和《洛杉磯愛樂》,在五天內共演出貝多芬九首交響曲,他的祖國子弟兵的演出,非常精彩,每埸均獲起立鼓掌。除外杜達美推出規模浩大的歌劇,創立4個洛杉磯青年交響樂團,培養無數新生代樂手,並且創設《杜達美奬學金課程》,總共培養來自27個國家的年輕指揮家56位,其中有26位已經成為世界各地交響樂團或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因為杜達美是拉丁裔之光,因此每年票房增加大量洛杉磯的拉丁裔聽衆,使洛杉磯愛樂成為全美預算最高的樂團,因此杜達美不僅豊富整個洛杉磯城市的音樂生活,同時也提昇了整體交響音樂界的水準。

杜達美跟他的師父阿布魯一樣,深信:「透過音樂,人類能夠創造更美好的世界。」秉持他這埾定不移的信念,他認為藝術的力量確實能夠激勵和改變人的生命,因此他透過阿布魯在1975年創立的《El Sistema》,不斷地在世界各地比較貧窮的地區,努力在推廣美好的音樂,而在古典音樂的影響下,很多貧民區學樂器的小孩,均獲得生活的改善。杜達美本身也是出身委內瑞拉一個寒微的家庭,但是他的不平凡的藝術成就和社會聲望,就是活生生地證明文化可以改變他的人生,並且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和諧。

目前杜達美是洛杉磯愛樂以及西蒙.波利瓦委內瑞拉交響樂團的音樂和藝術總監,2026年他將就任紐約愛樂的音樂藝術總監,無形之中,他將成為馬勒、托斯卡尼尼和伯恩斯坦的接班人。2025年這一整年,杜達美將慶祝《系統音樂教學法》(El Sistema),創立50週年紀念,這是他的己故師父阿布魯(Jose Antonio Abreu)在1975年在委內瑞拉創辦的頗具遠見的影響全球的音樂教育方式,經過50年來五代人的努力,業已證明藝術教育產生的重大影響。

杜達美宣揚:「音樂有使人群結合、痊癒、鼓舞的精神力量」所造成的影響是世界級的,因為他曾經在聯合國、白宮、以及諾貝爾和平獎音樂會、甚至在教宗面前演出過,而這些音樂會都是全球轉播,因此影響深遠。2018年杜達美率領柏林愛樂,在開幕不久的高雄衞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馬勒第五,因為全球轉播,紐約時報記者寫了祥細報遵,而使高雄衞武營得以列入《全球百大文化地標》之一。

他本身6歲就參加委內瑞拉的《El Sistema》活動,以他自身的改變証明了音樂教育的重要,因此他才會成為最熱心的《El Sistema》的推廣者,透過藝術讓年輕人找到生命的目標,以及環境的挑戰。自從2009年,他把洛杉磯愛樂和社區結合在一起,成立4個《洛杉磯青年交響樂團》之後,已經有1700位年輕人獲得免費樂器、密集的音樂教育、學院的支持,訓練他們的領導能力,並且有演出的機會。

為了吸引更多的古典音樂聽衆,杜達美是少數古典音樂指揮家,成為流行音樂般的搖滾偶像,他可能是第一位古典音樂指揮家,在《足球超級盃》半場休息時,演出古典音樂者、他也會在全球轉播的奧斯卡金像獎典禮上指揮演出、一年一度的全球風迷的維也納金廳新年音樂會,杜達美是最年輕的指揮家、他每年都會在好萊塢碗演出John Williams創作的《星際大戰》等電影配樂。杜達美在這一方面的成就,以及馬勒音樂的詮釋上,可以嫓美當年的伯恩斯坦,難怪伯恩斯坦的女兒會說:「杜達美是我父親的人。」相信他明年到紐約愛樂,也會如魚得水。

杜達美28歲時以馬勒第一《巨人》,來洛杉磯開創一個音樂的新紀元,17年來他催生了將近200部作曲家的新作,舉辦過馬勒、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史特拉汶斯基、伯恩斯坦、查理士.艾伍士(Charles Ives)等作曲家的音樂節,現年45歲的他,將會去紐約創造另一個音樂的新時代。一般指揮家都會以馬勒第九,做為告別音樂會的象徵,例如台灣的呂詔嘉和外國的馬澤爾等,但是杜達美卻選抉馬勒的《復活》,做為告別洛杉磯愛樂的隆重禮物,他的靈感可能來自馬勒,1907年馬勒依依不捨告別維也納宮𨑳歌劇院的黃金十年,就是選抉他的《復活》做告別音樂會,結果謝幕30次才結束杜達美不但要在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演出四場馬勒《復活》(2025年10月9〜12日),同時也要率領250位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到台北國家音樂廳在10月29日&30日演出馬勒的《復活》,而且台北場可能會比洛杉磯更精彩,因為洛杉磯祗有本地的《精英合唱團》演出,而台北場不但有洛杉磯《精英合唱團》,更有65位全球頂尖的《維也納金廳合唱團》參加演出,這也是台灣音樂史上,第一次有國際知名交響樂團來台演出馬勒《復活》,這也是杜達美第二次訪台演出,希望台灣的馬勒迷不要錯過這次歷史性的盛會。

杜達美也親自解釋,為什麼他要選馬勒《復活》做為他的告別演出:「演出馬勒第二交響曲《復活》,是一件不同凡響的重要大事,為了完成演出,你首先需要有一個非常龎大的交響樂團,然後你也需要一個訓練有素的合唱團,二位卓越的女聲獨唱家,再加上一部管風琴,除了這些龎大的音樂力量外,馬勒在他的音樂中,探討生命、死亡和復活的人生大事。

我大約在13或14歲時,首次在樂團𥚃參加馬勒《復活》的演出,我在17歲時,第一次指揮此曲的第一樂章,做為年青的音樂家,當時的我,《復活》讓我有置身於天堂的感覺並且有與上帝同在的感受,甚至馬勒本人也說:「這首作品,彷彿來自另外一個世界,17年來,我和洛杉磯愛樂一起演出過大量馬勒的作品,但是馬勒這首宏偉的交響曲,我們只演出過一次(2019年在好萊塢碗)。現在身為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的最後一年,我特別感動有機會與這群𠎀出的音樂家,在這精緻完美的音樂廳,共同演出這首音樂史上,最有思想深度和絕美音響的作品之一底馬勒《復活》。」

最近17年也是我個人欣賞音樂的黃金時代,在台灣時,我欣賞過呂紹嘉指揮的全部馬勒交響曲,以及其他作曲家的精彩作品,尤其難忘的是呂紹嘉的《江文也精選集音樂會》和溫哥華下大雪之夜,呂紹嘉與林昭亮&NSO共同演出《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

回來洛杉磯時,也欣賞過20多場杜達美的歷史性演出,在好萊塢碗,我欣賞過他指揮演出《歌劇卡門》、威爾第《安魂曲》、貝多芬《合唱》、馬勒《復活》等,均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迪士尼音樂廳,我幾乎欣賞過他背譜演出的所有馬勒交響曲,唯一他無法背譜演出的是馬勒《千人》,依然感人肺腑,杜達美帶領洛杉磯愛樂到香港演出馬勒第六以及到日本東京演出馬勒第一和第九時,我們台灣馬勒愛樂協會,有30位左右到場聆聽,留下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我也寫了六篇介紹杜達美的音樂會報導,發表在台灣的《Muzik》音樂雜誌上,與國人分享杜達美帶來的美感經驗。
(2025年10月8日於南加州亞伯蘭市)

圖/擷自MNA牛耳藝術FB粉專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林衡哲
林衡哲
醫師,旅美行醫與從事文化扎根工作30年。美國小兒科學院院士,早年曾編譯有《羅素傳》、《羅素回憶集》、《二十世紀代表性人物》 等書,是海外台灣人中最努力在推動台灣文化運動者之一。1997年後返台,近年來積極投入音樂欣賞領域,是蕭泰然以及馬勒的音樂的推廣者。2006年與曹永坤先生共同創立《台灣馬勒愛樂協會》。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