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東【專欄】川普的加薩棋局 哈...

【專欄】川普的加薩棋局 哈瑪斯:美以玩弄「欺騙遊戲」

Date:

 

文/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引言

2025年7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稱加薩停火協議即將達成,甚至可能於本週簽署。然而,據《Drop Site News》調查記者傑里米·斯卡希爾(Jeremy Scahill)與獨立記者賈瓦·艾哈邁德(Jawa Ahmad)在7月10日的報導,哈瑪斯(Hamas)指控美國與以色列在談判中玩弄「欺騙遊戲」,試圖強迫哈瑪斯接受不利條件。川普的積極姿態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強硬立場形成複雜博弈,加薩局勢的未來懸而未決。本文剖析談判背後的權力角力、哈瑪斯的「紅線」訴求,以及以色列的爭議計畫,探討這場「欺騙遊戲」的本質與影響。

談判的假象與真實

川普於7月8日表示,加薩問題「必須解決」,並樂觀預測停火即將實現。他聲稱以色列與哈瑪斯雙方均有意達成協議,且談判已從四項爭議縮減至一項。然而,哈瑪斯高級官員塔赫·努努(Taher Al Nunu)對此提出質疑,指美國有能力迫使以色列停止戰爭,卻未展現真正政治意願。哈瑪斯堅持其「紅線」:以色列軍隊完全撤出加薩、聯合國而非以色列掌控人道援助力、以及川普保證60天停火後繼續談判永久停火。

《Drop Site News》的報導指出,哈瑪斯指控美國與以色列在多哈(Doha)間接談判中散布虛假資訊,試圖誤導外界認為談判進展順利。哈瑪斯官員強調,7月4日提交的停火提案未改變,且否認媒體報導其在「紅線」問題上讓步。相反,以色列未做出實質讓步,反而威脅擴大在加薩南部的軍事部署,顯示談判進展多為美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內部協調,而非與哈瑪斯的共識。

以色列的爭議計畫

該報導指出,以色列國防部長以色列·卡茨(Israel Katz)提出在加薩南部拉法(Rafah)建立所謂「人道城市」的計畫,實質上是一座軍事化的集中營。根據《哈瑞茲報》(Haaretz),該計畫擬將60萬巴勒斯坦人限制在拉法,接受「安全篩查」後安置於帳篷區,且不允許離開。卡茨坦言,長期目標是促使巴勒斯坦人「自願移民」至他國,顯示此計畫可能為種族清洗鋪路。

此外,以色列要求保留對加薩人道援助的控制權,並在拉法附近建立寬達7.5英里的軍事緩衝區,涵蓋費城走廊(Philadelphi Corridor)與莫拉格軸線(Morag Axis)。哈瑪斯強烈反對,稱此舉將加薩變成「拉法隔都」。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首席談判代表穆罕默德·欣迪(Mohammed Al-Hindi)警告,這種控制將使加薩居民陷入「死亡陷阱」,並指控以色列利用美國支持的加薩人道基金會(GHF)作為清洗工具。

哈瑪斯的談判立場

報導指出,哈瑪斯於7月4日提交的停火提案詳細列出其條件,包括60天停火期間釋放10名活著的以色列人質與18具遺體,換取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囚犯。提案要求以色列軍隊撤回至1月19日停火協議的部署位置,並由聯合國與紅新月會(Red Crescent)負責援助分配。哈瑪斯強調,這些條件是對1月19日協議的回歸,當時以色列單方面違反並恢復軍事行動。

哈瑪斯高級官員伊扎特·里什克(Izzat al-Rishq)表示,加薩「不會投降」,並指以色列在談判中的「頑固」態度反映其失敗。里什克強調,哈瑪斯通過武裝抵抗迫使以色列承認無法以軍事手段救回人質,談判是唯一途徑。然而,以色列外長吉迪恩·薩爾(Gideon Saar)重申,戰爭可因哈瑪斯釋放所有人質並解除武裝而立即結束,顯示雙方立場仍難調和。

美國的角色與挑戰

川普政府試圖在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宣稱談判進展顯著,但哈瑪斯質疑其誠信。美國新聞媒體《Axios》報導,川普反對以色列長期佔領加薩大片領土,並要求以色列調整軍事部署地圖。然而,哈瑪斯認為,美國的保證僅具「象徵性」,無法約束以色列的行動。過去22個月,以色列多次違反停火協議,美國的軍事與政治支持則持續助長衝突。

卡達外交部發言人馬傑德·安薩里(Majed Al Ansari)表示,當前談判僅為框架討論,細節尚未展開。即使達成協議,技術問題仍可能導致談判破裂。哈瑪斯擔憂,川普的承諾無法確保以色列在60天停火後不恢復戰爭,尤其納坦雅胡公開表示保留「自衛權」,暗示可能隨時撕毀協議。

結語

川普宣稱的加薩停火「即將達成」背後,隱藏著美國與以色列的權力博弈及哈瑪斯的堅定立場。以色列的「人道城市」計畫與軍事緩衝區提案,顯示其意圖通過談判鞏固對加薩的控制,而非實現和平。哈瑪斯的「紅線」訴求則反映其對巴勒斯坦人生存權的堅持。美國作為調停者,雖試圖推動協議,卻難以克服以色列的強硬與自身政策的矛盾。加薩的未來不僅取決於談判桌上的妥協,更取決於國際社會能否正視這場危機的本質,阻止人道災難的進一步惡化。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蔡鎤銘
蔡鎤銘
經濟學博士、金融業退休高階主管、淡江大學財金系兼任教授、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委; 行政院第二屆終身學習楷模、2019金融研訓院校園黑客松金獎指導教授; 人生信條:「風鳴草勁、漱石無苔」。

專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