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5年5月4日,我到高雄楠梓的創價美術館,參觀日本「從江戶到近代 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日本浮世繪是與常見水墨、油畫不同的特殊木雕板畫。
美術館展出典藏浮世繪150件作品,美人畫、役者繪、武者繪外,是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川瀨巴水三大名家特展,這是第一次觀賞日本特有風味浮世繪的高水準美術展。
二

我2019年出版《詩寫台灣》第一集,幾天前才拿到剛印好的第二集新書。
看到葛飾北齋200年前的《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很驚喜其創作精神和《詩寫台灣》有很相同的地方。就買了一本畫冊回來欣賞,並趣將台灣的《詩寫台灣》和日本的《富嶽三十六景》,來個台灣詩集與日本畫集創作精神的跨國比較:
(一)呂自揚的《詩寫台灣》是以台灣的整個「美麗島台灣」為主題,做為寫詩的對象,是台灣人寫詩的最大「景」(題材),共寫了169首美麗島台灣詩。
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是以日本的最高山「富士山」為主題,做為繪畫的對象,是日本人繪畫的最大「景」,共畫了36幅富士山畫。富嶽就是富士山。
(二)《富嶽三十六景》是葛飾北齋親到日本最高山,富士山東西南北方的東京、山梨、靜岡、愛知、神奈川各縣市旅遊,選了36個不同「景點」(地點),來畫不同遠近,不同地方生活風情、不同風貌的三十六幅富士山風景畫。
《詩寫台灣》是呂自揚上山下海,從鄉村到都市,從平地、海邊、淺山到最高山玉山,親到全島東西南北,從高雄屏東到台北南投花東19縣市(海外到日本東京明治神宮、下關春帆樓)探訪,選了160多個不同「景點」,來寫不同歷史古蹟和山水、民俗、花鳥的169首美麗島台灣詩。
(三)《富嶽三十六景》畫的是日本人千百年來,在生活中共同在看,共同在欣賞的不二峯富士山,畫的是庶民生活畫。
《詩寫台灣》寫的是台灣人400年來,共同生活在其中,共同在看,共同在欣賞的台灣歷史和包括最高山玉山在內的山水民俗花鳥,寫的是庶民生活詩。

(四)葛飾北齋對富士山有深情,是在70歲開始旅遊各縣市畫富士山,從1830年畫到1832年,畫了3年。呂自揚是對美麗島台灣有深情,是在60歲開始深入歷史,上山下海詩寫台灣,從2005年寫到2025年,寫了20年。
(五)《富嶽三十六景》以浮世繪畫的是日本最高山,也是日本象徵的聖山富士山,是日本美術的前無古人。
《詩寫台灣》以白話的四句詩,寫的是整個美麗島台灣寫了台灣最高山,也是台灣象徵的聖山玉山,還寫了台灣重要歷史和美麗山水、民俗、花鳥。是台灣文學的前無古人。

(六)葛飾北齋在1980年代,行走旅遊富士山的東西南北36景點,範圍很大,走的雖都是平地,路途遙遠,過溪過河也是很辛苦,風險應不大,遊畫了 3年,花費的時間金錢很大。
呂自揚在2000年代,要探訪台灣全島的東西南北120多景點,景點多很多,範圍更廣大,路途更遙遠,平地有車可到,很多高山山高路陡,困難多風險,要有體力,要有人幫忙,上山下海行吟寫詩20年,花費的時間金錢更龐大。

(七)《富嶽三十六景》畫的富士山36景,葛飾北齋都有親臨其境,親賞其景,畫的都是真風景真感情的富士山風景畫。
《詩寫台灣》寫的台灣169個歷史古蹟和山水、民俗、花鳥,呂自揚都有深入歷史和親臨其境,親賞其景,寫的都是真歷史、真風景、真感情的美麗島台灣詩。
(八)《富嶽三十六景》浮世繪畫富士山,穿越時空,已流傳200年。
《詩寫台灣》詩寫美麗島台灣,2025年4月出版第二集,是才剛進入時空中。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