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助
據報載:【美國晶片大廠超微(AMD)6日宣布與ChatGPT開發商OpenAI達成AI晶片供應協議,未來將提供多代Instinct GPU,預期規模達6GW,首批部署1GW晶片預計於2026年下半年啟動。根據協議,AMD將向OpenAI發行最多1.6億股、每股僅1美分的認股憑證,讓OpenAI得以取得約10%股權。消息公布後,AMD股價盤前一度暴漲逾30%,最終收漲23.71%,引發市場熱議。AMD高層預期,此協議每年可為公司帶來數百億美元營收,4年內來自OpenAI與其他客戶的新增收入可能突破千億美元】。
又報載:【OpenAI與輝達(NVIDIA)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輝達將投入1,000億美元,分階段建置10GW(瞬間最大用電量約等於20座核能發電機組)的AI系統,預計2026年下半年開始首批部署。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AI基礎設施投資案,不僅標誌著人工智慧發展將進入新一輪加速,更牽動輝達、台積電,到全球伺服器與半導體供應鏈的深遠影響。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潛在的出口與投資紅利,也隱含產能、能源與政策治理的新挑戰】。
NVDA 投資 1000億美元給 OpenAI , 然後 OpenAI 再用此一投資買進更多的 NVDA GPU, 增加了 NVDA的營收。 等於是自家買自家的CPU. 而AMD 則更具創意,以購買權的方式,不費一毛就創造了營收大幅增加的假象。它以一分美元一股權利的方式,讓10% 股權給OpenAI ,得到 OpenAI 承諾採購AMD的CPU. 雙方都沒有涉及現金就創造市場大幅需求的假象,
上述兩者新聞都會短暫大幅提升三者股價,令投資人欣喜若狂。股價一下子就反轉 20%以上。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僅靠新聞發布就可賺大錢,那是不可能的。投資股民不明其理蜂擁而上,推升股價是典型的泡沫製造機器,大凡投資行為都必須有現金流量支撐才能永續。
也就是投資帶來的現金流量足以支付借貸成本,這個投資才能永續。若是未能增加新的循現金流量以支付借貸成本,則不可持續。
檢視這兩個投資案換營收都是未經完整經濟循環的遊戲,甲方把資金給乙方,乙方買進甲方商品,創造甲方的業績,如此循環並未經過經濟循環,猶如永動機的構造原理。其運轉是假的。
AI 泡沫已經到達無法持續的階段,若是沒有新動作,很可能就是要崩盤了,因此需要再度創造出新的原因,以泡沫掩蓋泡沫。因為AI 泡沫不進則退。企業被硬推上去,已經沒有回頭路。
回想1929年股市大崩盤前,股價指數由120點漲到 381點點瘋狂情緒,然後崩盤跌到 38 點。 後來經過 15年才又回到 381 點。引發許多人傾家蕩產,無家可歸。跳樓者不計其數,投資人不可不慎。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