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想念的季節,2025年凱達格蘭祭典抓著秋天的尾巴於11月1日,在凱達格蘭文化館舉辦一整天的文化活動,邀請散居各地的舊社族人和旅北的平埔族人來北投,一同歡慶凱達格蘭族語復振、五年有成的日子。活動包括,凱達格蘭尋路工作坊、族語復振五年展開幕、再現平埔古調和水火同源的祭典儀式、以及最後的秋季會飲活動。

早上9點於9樓舞蹈教室率先登場的是「凱達格蘭尋路工作坊」,由熟稔團體溝通技巧和原住民NGO工作的Pasang老師,依據舊社振興和族語復振兩個方向,帶領族人和協力者進行分組討論,希望能夠重新召聚族人、集思廣益為凱達格蘭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下午2點於1樓大廳舉辦「凱達格蘭族語復振五年展」開幕典禮,作品內容呈現凱達格蘭族語復振五年來的學習成果。同時這也是一件向原住民族日和原住民運動前輩致敬的作品;因為沒有原運前輩的付出就不會有後來平埔族群復振運動的出現。此作品形式、尺寸和材質仿照3件式「原住民族日」活動海報,內容則置換為凱達格蘭織紋、族語復振歷程和研習成果。創作團體「迷霧森林」希望藉此傳達原運「承先啟後、代代相傳」的精神。

下午3點於戶外空地舉辦「凱達格蘭秋天祭典」,由北投社兩位頭目家族的長老主祭和代禱,將再現巴賽調的台語聖詩「上帝創造天及地」以及巴賽語的「淡水各社祭祀歌」兩首古謠,呈現宗教信仰與原住民文化彼此交融、和諧共存、敬祖愛神的一面。取火儀式使用磺火石(電石)製造水火同源的異象,紀念北投社、金包里社、大雞籠社和毛少翁社先人共同守護硫磺的歷史。據稱週末可能下雨;但是,不必緊張,北投社取火儀式是不怕水的,風雨無阻、照常舉行。
最後的秋季會飲活動,因為防疫的關係今年祭典將以烤鴨替代烤豬;因為凱達格蘭的舊社曾有不吃雞的歷史記載。鴨則是關渡的土產,也是北投社族人常用的食材,搭配3道族人愛用的菜餚和1樣季節性水果,組成「北投社風味餐」,希望能夠慰勞遠地而來的族人和佳賓。

凱達格蘭族語復振五年展只是呈現當前族人累積的資料成果,踏出族語教師編輯教材、自主教學的第一步,距離族語生活化、自由交談的理想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感謝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語言文化研究所和中研院李壬癸教授出版巴賽語研究資料,原住民族委員會和台北市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長期提供經費補助和行政支援,以及台灣默示原住民族語教學發展協會的教學指導。台灣平埔原住民協會希望凱達格蘭語也夠像西拉雅語一樣從沈腄中甦醒,進而成為台灣第二個從死裡復活的南島語言,共同見證台灣民主化的文化奇蹟。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jpeg)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