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精選【專欄】曼達尼當選,紐約能...

【專欄】曼達尼當選,紐約能不能成為社會主義實驗市?

Date:

 

民主主義是從自由中尋求平等,而社會主義則是從壓抑和奴役中尋求平等。
─海耶克《通向奴役之路》

舉世矚目的紐約市長選舉,在激烈的選戰中,畫下句點。不出所料,曼達尼脫穎而出,打敗了前市長古莫(Andrew Cuomo)、共和黨的史利瓦(Curtis Sliwa),贏得市長寶座。

為何這個全球最大的資本主義帝國,為何這個有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的城市,市民卻選出一個社會主義者當市長?

曼達尼(Zohran Mamdani),一個年僅34歲的外來移民、穆斯林、布爾喬亞,對抗富人俱樂部的川普政府、華爾街大咖,他當選市長,引發美國政壇大地震,億萬富豪集體恐慌,對川普而言,無異於當頭棒喝。

曼達尼凍蒜,紐約淪陷?完蛋了?紐約蘇維埃,他會把矗立在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換成左手拿鐮刀右手持斧頭的列寧?會是布爾雪維克?共產黨的特洛依木馬?或是法塔(Fatah)之類的伊斯蘭恐怖份子?

穆斯林、社會主義者,不可以當市長?那麼,川普大帝何不指派一個總督?或者剝奪他美國公民的身份,凍蒜,不算!強制遣送他回烏干達?

我看到的反而是美國制度的優越性與旺盛的生命力,誠然,美式民主並不完美,總比集權專制好多了。政治若如一灘死水,一堆老政客,老玩同樣的把戲,老死不退位,這個國家還有什麼希望?像曼達尼這樣既無家世背景、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財團支持的年輕人,若在中國,頂多是騎車送外賣,或者沒頭路頹廢的躺平族。中國Z世代,與其整日哭哭啼啼,不如揭竿而起,別那麼沒出息。上海哪一年能直選市長?何時有中國版的曼達尼?

拋開意識形態之爭,曼達尼確實有政治明星的架勢,年輕,熱情,渾身是勁,總是笑臉迎人,很有親和力,演說能力超強,相當有政治魅力。他按過好幾十萬公寓的門鈴,挨家挨戶做訪問,握過紐約人無數次的手,噓寒問暖,誰有此能耐?誰能這麼貼近基層?如無這樣的人格特質,何能躍登政治舞台,贏得舉世矚目?然而,他的崛起,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沒錯,他的言論引來撻伐,但這位憤怒的Z世代,依照民主的遊戲規則,扳倒了老政客古莫,對川老爺訓話,他創造了傳奇,改寫了歷史。從一個出生於烏干達的移民,一個無名小卒,到美國政壇的明日之星,不就是少數族裔青年從政的榜樣嗎?印度裔可以當紐約市長,台僑子弟亦可當洛杉磯市長,誰曰不能?

曼達尼生於烏干達,父母均為印度裔,父親是倫比亞大學教授,母親是製片人,7歲隨父母遷居紐約,受美國教育。2017年,曼達尼加入一個政治團體,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DSA),這是一個由左翼人士與工人運動活動家成立的組織。2024年10月23日,曼達尼宣佈競逐紐約市長選舉,今年6月,他在民主黨初選擊敗了前市長古莫,獲得民主黨提名。

紐約人口862萬,白人320萬,非裔200萬,亞裔125萬,其餘是拉丁裔,是美國最大的都會,每年吸引上百萬觀光客,這個從1624年一個小港口逐漸發展壯大的都市,不但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而且是美國文人雅士聚集引領左派思潮之重地。匯集各色人種、宗教,堪稱小型聯合國。無數外來移民者蜂擁踏上紐約港,追尋美國夢,開創新人生。

如今,紐約已非昔日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唱NewYork, New York 充滿魅力,富裕的繁華之都,而是居大不易的城市。紐約的天空下,有近20萬露宿街頭的遊民,1.5萬在街上做功課的貧窮兒童,生活費極高,物價貴,每月交通費大約1800美元。有世界最貴房租,據France 24報導,在紐約租一間單人床套房,每月租金4100美元,比倫敦(3K)、舊金山(3.3K)、洛杉磯(2.6K)都高。試想,你如果去紐約謀生,要打幾份工才能付得起房租?

曼達尼勝選,讓我想起幾年前讀的一本書,作者2004年唸完博士後,去紐約尋求發展,一到紐約,租了一間回去只能睡覺的單人房,每月租金1500美元。投遞了幾十封求職涵,均無下文,又身無分文,為了在紐約活下去,只好去好幾家餐廳打工,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完全沒休假,她用精疲力竭(Burn out)來形容她在紐約那段痛苦掙扎的日子。

(圖:作者取自Youtube畫面)
(圖:作者取自France 24 新聞報導)

“A CITY WE CAN AFFORD” 一個我們能付生活費的城市,這是曼達尼的競選口號,為何這樣卑微口號能引起小市民的共鳴?前面所述的故事,就是答案。
據調查,紐約市民最關注的問題分別是犯罪率、房價、通貨膨脹以及健康照護。曼達尼開出的支票是免費的公車,免費托嬰,凍漲房租,提高最低時薪至30美元,開設市民雜貨店,並對富人徵稅。

在紐約,託兒費很貴,託人全天照顧一個小孩,一年26K美元,將近80萬台幣。(圖:作者取自Youtube)

這些福利措施,似曾相識。伊娃•裴隆(1919—1952),音樂劇艾薇塔(Evita)係根據她的故事改編,在百老匯上演,川普也看過。艾薇塔1946年助夫婿裴隆當選總統,成了第一夫人後,推行社會主義政策,設立公營雜貨店,平抑物價,送每個家庭主婦一台縫紉機,讓貧童免費上學,提高工人的薪資,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因而,民粹的艾薇塔成了阿根庭人頂禮膜拜的「聖母瑪麗亞」。
1952年7月26日艾薇塔逝世,近三百萬民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街道上為伊娃·裴隆送葬。

受艾薇塔遺風影響,拉丁美洲泰半是左派民粹政客、社會主義者。儘管1917年全美有73個城市選出社會主義者當選市長,曇花一現,社會主義一直沒有成為美國人認同的主流。何故?

一百年前,德國社會學家桑巴特(Werner Sombart,1863—1941),寫了一本書:《為何美國沒有社會主義》(Warum gibt es in den Vereinigten staaten keinen Sozialismus)。他指出,美國人崇拜「大」,開大車,住大房子,追求巨大財富。美國是將經濟體制與資本主義發揮到極致的國家,是資本家的天堂,但也是貧富最為懸殊的國家。

桑巴特認為,美國之所以沒像歐洲一樣,出現社會主義,主要是資本家修正了極端的資本主義。僱主將員工視為公司成長的伙伴,樂於採納員工的建議,慷慨送員工股票,開放員工認股,分享公司的利潤。此外,美國有強大的產業工會可以制衡僱主,保護員工的工作權。因而,美國人信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無法在美國生根」,因為美國人並不認為自己被剝削,窮只是一時,有朝一日將搖身一變為百萬富翁。出生於紐約的小說家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1902 - 1968)曾經這麼篤定的認為社會主義在美國沒有市場。

時隔百年,為何美國由右向左,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比率越來越高?問題根源在於美國本身,資訊科技與全球化改變了美國與世界。

1950, 1960年代堪稱美國的黃金時代,高中一畢業就可找到工作,買車購屋,結婚生子,房子一棟1到2萬塊,家裡的電視RCA,滿街雪佛蘭,完全是美國製造,只要努力工作就可實現美國夢。

隨著1980年代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及1989柏林圍牆坍塌,去過淫魔艾波斯坦羅利島26次的柯林頓,大力鼓吹全球化,在柯林頓和熊貓派幫助下,2001年中國加入WTO,大量美國工廠外移中國,留下了中西部生鏽帶(rust belt),以及被遺棄的藍領階級。美國創造的是金融服務業、物流業、觀光業、餐飲業,工人薪資長期停滯,美國夢破碎!

1990年代,個人電腦興起,資訊業蓬勃發展,買電腦,CPU 不是Intel 就是AMD,印表機HP。PC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AI恰好相反,削減大量人力。根據一項研究報告,AI可能導致全球3億人丟掉飯碗,金融時報(FT)宣稱,大學生的就業末日(jobpocalypyse)來臨,許多公司寧可採用AI,不雇用剛踏出校門無工作經驗的畢業生。Z世代淪為無業可就(jobless generation)最悲慘的世代,白領面臨空前的就業危機。

今年一方面科技股大漲,大老闆荷包滿滿,另一方面,又假借AI名義,展開大裁員。不多雇用員工,還讓你沒頭路,AI泡沫快破了嗎?川普去年高喊:make America rich again!生意人一張嘴猴溜溜,原來他是要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如果連頂尖大學的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連生活費都付不起,那就別怪年輕人把票投給曼達尼。

科技巨頭如亞馬遜紛紛宣佈裁員,今年裁員百萬人,單單今年10月,裁員將近16萬人。(圖:取自First 新聞頻道)

根據去年的一項調查,美國18-34歲的成年人對資本主義持正負面看法的比率幾乎不相上下(49% vs 46%),但是18 到24歲的年輕人不喜歡資本主義的比率高達54%,強烈支持社會主義的婦女與黑人,分別是60%、45%。這些數據與此次紐約市長選舉,頗有吻合之處,18-24歲的年輕人,投給曼達尼的比率高達64%。
18-24 曼達尼 64% 古莫 20%
35-49 曼達尼 50% 古莫 25%
50-64 曼達尼 41% 古莫35%
65+ 曼達尼 39% 古莫33%

美國年輕世代,逐漸轉向社會主義。根據一項新民調,美國18到39歲的成年人,有53%希望見到社會主義者候選人角逐2028總統大選。顯然曼達尼並非個別現象或特例,而是美國人意識形態轉變的訊號。

(圖:作者取自Daily Tracker)

曼達尼獲勝,讓川普感到頗不是滋味,一再痛罵曼達尼共產黨,白宮副幕僚長米勒,猶太裔,說曼達尼是反猶,選前川普在社媒發文,任何把票投給曼達尼的猶太人就是笨蛋,似乎忘了共產黨始祖馬克斯就是猶太人。
共產黨徒(Communist)等同於社會主義者(socialist)?支持巴勒斯坦就是反猶(antisemitism)?

社會主義是不是毒蛇猛獸?選前替曼達尼站台背書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猛烈砲轟川普是寡頭政治(Oligarchy),只為少數鉅富服務,不知民間疾苦,這次選舉是紐約打工族與富豪的戰爭。他也為曼達尼辯護,說曼達尼版的民主社會主義是北歐式的社會主義,絕對不是蘇聯或中共的集權社會主義。

在北歐,由於政府課徵富人稅(wealth tax),億萬富豪幾乎絕種。世界前10名的鉅富,美國佔了9個,前50名,北歐國家1個也沒有。丹麥,這個美人魚的國度,沒有市值上兆的公司,沒有億萬富豪,沒有貪婪的商人,沒有腐敗的政客,人均68,827美元,吉尼指數0.273,人人富足,貧富差距很小,丹麥人比美國人過得快活幸福,

紐約一年的預算約1200億,富人爭相逃亡,稅收不足,哪能給市民免費搭公車?曼達尼尚未走馬上任,唱衰者不計其數,難道他一進市政府,紐約一變為古巴的哈瓦那?不是丹麥的哥本哈根?

在一個人民對社會主義存有疑慮,而紐約又是象徵資本主義的城市,市民卻選出社會主義者當市長,確實有反諷的意味(irony)。紐約人願意給曼達尼機會,換人做做看,有何不對?全世界都眼睜睜看他要怎麼治理?如何兌現他對市民的承諾?他的社會主義特效藥,能不能治好資本主義的重症?這是曼達尼最大的挑戰!

本文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分享文章

Facebook Comments 文章留言

獨傲村夫
獨傲村夫
台灣彰化人,台大中文系畢業,留美碩士,曾任職廣告公司、報社、高科技公關、Technical Writer,現從事國際貿易。

專欄

推薦閱讀